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0日电 题:内蒙古兴安盟:“晓景计划”鼓起农民“钱袋子
  新华社记者王靖
  近日,内蒙古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峰,连日奔走在乌兰浩特市三合村,严把种植技术关,推进订单水稻种植进度。他说:“今年公司已签约农户1015户,订单面积16000亩,覆盖三合村及周边10余个嘎查村。”
  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兴安盟世鑫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声轰鸣,“水晶饺子”等各式马铃薯粉制作的食品精致而丰富。公司监事高振明说:“咱兴安盟的‘水晶饺子’在东三省卖得特别好。公司每年能赚600万元,还带动近1万人从事马铃薯粉产业。”
  张海峰、高振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晓景”式带头人,在兴安盟,这样的带头人共有1295名。齐晓景是兴安盟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返乡10多年,带领乡亲们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增收致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齐晓景所代表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受到了兴安盟委、行署的关注。兴安盟于2022年实施“晓景计划”,旨在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先锋”队伍,助力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说:“我们通过逐人建立培训清单,实施建档管理,分类对‘晓景计划’的骨干典型予以重点扶持。”
  兴安盟各旗县因地制宜出台培育办法,其中科尔沁右翼前旗对盟级“晓景计划”培养人选,根据带动效果,最高给予奖补30万元的扶持。资金、厂房、技术……兴安盟各级党政部门对“晓景计划”培养人选予以重点扶持,帮助这些培养人选做大做强产业,拓展联农带农路径。
  兴安盟吉祥爱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有机干豆角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安定便是“晓景”式带头人培养人选。该企业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超过1000户农户参与种植豆角,每户种植面积半亩到5亩不等,年平均增收约2500元。
  “从建厂之初到现在,受到了巴彦茫哈苏木党委、政府的一路支持和帮助。特别是2022年,苏木党委、政府申请京蒙帮扶资金,帮助企业修建2000平方米的厂房。盟委组织部这些年还为我提供了多次专业化培训,使我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学到了真本事。”安定动容地说,今后企业会更加努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在“晓景计划”带动下,兴安盟的乡土人才活力迸发,有的强强联手,通过产业发展联盟的方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兴安盟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陈景华举例说,比如乌兰浩特市,建立标准化生产、协同化合作的运行机制,成立民宿发展联盟、稻米产业联盟、畜牧养殖联盟等7个“晓景”产业发展联盟,成员达90人。
  “串珠成链,连线成网,‘晓景计划’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活了兴安盟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活力。”陈景华说,“晓景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冒出来一大批“晓景”,浑身上下满是干劲。他认为,“晓景计划”培养人选带动了产业发展,更坚定了农牧民勤劳致富的决心。
  兴安盟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晓景计划”经营收入累计达3.58亿元,辐射带动3.8万农牧户,年户均增收4900元。“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兴安盟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