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连云港真的气坏了,辛辛苦苦一年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却被几颗老鼠屎给搞臭了,不从重处罚,怎么对得起450多万连云港人。

官方的处罚通报已经出来了,使用“鬼秤”的商户被罚款3万元,市场主办方罚款35万元。另外,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户许某某及其亲属徐某某、时某某也被行政拘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处罚不算轻,有以儆效尤之意,但是还有两个责任方却被忽略了,一个是鬼秤的制造者,另一个是相关监管部门。

其实整件事非常简单,打假博主到一个连云港市场购买海鲜,结果遭遇“鬼秤”,缺斤少两。在被揭发后,商户不但不认错,反而态度嚣张。之后找来市场管理方,也不公正处理,反而质问为什么要拍摄,还追着抢夺手机。

作为商户,心术不正,靠“鬼秤”这类黑伎俩做亏心生意、赚昧心钱。作为市场管理方,应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没想到却成为了商户的保护伞。毫无疑问,市场管理方对商户的缺斤少两行为了如指掌,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沆瀣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户和市场管理方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受到严厉惩处是应该的。但是要定责任,得把整个链条理顺了。

首先,要找到源头,到底是谁在制造这些制造、改装这些“鬼秤”?这都是一个黑色产业链。应该找出源头,并进行整治。没有生产改装“鬼秤”的人,就能少很多缺斤少两的欺诈行为。

像这次的连云港“鬼秤”事件,就应该朔源,查到“鬼秤”的制造者,改装者,然后从重处罚。可惜的是它们直接被忽略了,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其次,商户明知道使用“鬼秤”是违法行为,它们却依然愿意冒这个风险,为什么?原因不就是监管缺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击“鬼秤”,这本来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没想到却要靠一个打假博主来曝光。所以,对于这种失职行为,为什么也没有任何追责呢?

不过,官媒新华每日电讯是这样为它们辩解的:监管部门工作千头万绪、人手有限,相对面广量大的商户,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所以,当监管力量不足时,让更多人以“社会监督员”身份去挖掘线索、发现问题,不失为一个破题方向。

看明白了吧,这个意思就是支持打假博主以“社会监督员”身份去打假,而且以后可能主要是靠打假博主了,毕竟人家说了监管部门人手有限。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发生,之前的铁头打假,上官正义举报多家医院代孕,博主B太举报加油站“偷油”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自媒体博主的打假行为,我是坚定支持的。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商家,就应该严厉打击,让它们没有生存之路,才能让更多的商家诚信经营,不敢欺骗消费者。

但是,欺诈等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监管缺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处罚太轻。就比如加油站偷油,不管是偷几十万,还是上百万,罚款最高竟然只有2000元。

只有让违法者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让其他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监管部门也不至于说人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