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中国的核能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下一步国家核电站建设是否会加速,进一步扩大规模?”“如何保持对科研的持续热情和好奇心”……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连珠炮似的抛向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琦院士详细解答学子提问。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被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子围坐在中间的罗琦,条分缕析、一一解答——他详细介绍了中国核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展望核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核能发展史是一部血泪史,曲折向前。目前我国核能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要实现科技水平自立自强,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受钱学森先生的影响,高考完,我就毫不犹豫选择了西工大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当时的西工大是国内最早开设火箭发动机技术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回顾在西工大的求学经历,罗琦用切身经历鼓励同学们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记得本科前几年,我们专业与航空、航海、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一起大班上课,拓宽了视野,学到了很多非本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思考。”

“西工大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留在主战场,投身国防一线,现在已经有大批学生成长为行业精英。”罗琦告诉同学们,自己离开学校多年,一直从事研究设计工作,经历无数挫折,但是西工大“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给了自己战胜困难的动力,培养了自己的思考模式,“让我广泛涉猎各领域专业知识,能静下心来,俯下身子,潜心做事。”

当被问到“‘总师型’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罗琦表示:“一是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抱负和追求,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注重多学科交叉;二是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追求卓越,用今天一定比昨天好的心态投身科研;三是要勇敢自信,敢于在充分验证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意见。”

“罗院士曾为推导一个公式整晚上不睡觉,这种敢于‘较真儿’、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西工大航天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生吴兴豪分享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西工大博士生雷心尧则在与罗院士的交流后,学到了很多关于学术生活的重要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不仅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也对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挑战具有启发意义。

据悉,罗琦院士曾就读的西工大航天学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成立于1959年,经过65年发展建设,演变为目前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依托的航天学院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也是国内第一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资格,并拥有国内最早航天动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所。研究所牵头完成了西工大“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宽域飞行演示验证,实现了国际首次煤油燃料燃烧组织等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同时,培养出大批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军队、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型号总指挥王国辉,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领域总师王健儒等30余位毕业生成长为相关领域专家,被业界叫响的“一专业三院士”(侯晓、罗琦、吴强)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集中体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