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人民币”不断被推广和使用

不法分子趁广大群众

对“数字人民币”了解不全面之际

将诈骗手段升级

利用“数字人民币”对群众实施新型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衡阳县西渡镇黄女士就被诈骗团伙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手段诈骗了14000元。5月15日,黄女士接到一个苹果手机视频电话,对方称通过后台查看她的抖音账号时发现她的直播会员没有关闭,微信和支付宝免密支付没有取消,然后黄女士就问对方怎么操作,对方就要黄女士进入一个网站,并且告诉她如果今天不关闭就要扣800块钱,然后引导她下载了一个App叫云共享,这个APP有文件传输、远程摄像头、远程打印、远程终端、手机投屏等功能,黄女士在对方的指引下进行了操作以及设备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黄女士手机就收到兴业银行发来的短信验证码,对方说那个验证码是他们需要的,并要求黄女士进入所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说有工作人员对接。随后,对方将黄女士微信、支付宝内的14000元余额提现到了黄女士的农业银行卡上,并将银行卡里的钱,分6笔利用缴费、移动预付费等方式转走。对方又以黄女士的名义在兴业银行开通了一个“数字钱包”,最终,黄女士农业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被以“数字人民币”兑出的方式转到“数字钱包”中,并用消费的方式被对方转走。由于手机被对方远程操控,当黄女士发现手机内的余额不多时,已无法得知具体的转账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支付隐私性强、可以离线支付且无需绑定银行卡、可以到任意银行存取兑换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资金监管的日趋严格,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迅速转移赃款,开始盯上“数字人民币”。他们利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兑出方式帮助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拆分转移赃款进行“跑分”。事实上,“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性,其交易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一旦发现犯罪行为,最终是可以被追查到的。

警方提示:

现有诈骗团伙通过入驻游戏交流类社交软件“物色”未成年玩家,以“拜师”赠送游戏皮肤、帮忙充值等方式,引诱其下载远程操作的屏幕共享软件,指引受害人将“微信钱包”中的钱全部提现至绑定的银行卡,再进行“扫脸”完成新的认证。接着,嫌疑人通过共享屏幕远程将银行卡绑定至注册好的“数字钱包”内,采取“钱包”互转的方式将钱转出“洗白”。整个诈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引导受害人配合完成微信余额提现到银行卡、提供银行卡号、远程“扫脸”等步骤,并未在对方手机上安装“数字人民币”App。“数字人民币”App“绑卡”、充值、转账等行为均在犯罪嫌疑人的电子设备上操作。所以,很多未成年人以为自己没有进行“转账”操作就“没事”。待家长发现后,诈骗资金早已被不法人员“洗”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骗指南:

共享屏幕是大部分网络会议软件中都具备的功能,便于实时演示或教学,只要打开了共享屏幕,你手机上的任何信息都会被对方一览无余,包括输入的支付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等。所以当你在与诈骗分子共享屏幕时,就相当于把你的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交给骗子操控,也就等于你和骗子共享了钱包。

1、切记!陌生人提出开启电脑远程操作或手机屏幕共享功能的, 都是诈骗!

2、如果不小心进入共享屏幕,正确退出的方式不是单纯地切换回主屏幕,或者切换到其他软件中, 而是在打开共享屏幕的软件中点击“停止共享”,才能正确退出。

3、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分享”邀约,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三审:罗爱君

二审:黄韬

编辑:黄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