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觉得买电车只要看品牌和外观就行,结果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因为购入电车后才发现,其中的讲究不少,稍微行差踏错往往就会“万劫不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买了电车,开了几百公里,就立刻卖掉的原因——就是发现自己上当了!

那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分享3个经验给大家,若是再买电车,我也会参考这个标准。这都是很多的人的血泪教训,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万别听说“可油可电好”,于是就买了插混/增程;听说三元锂电池差,就无脑倒向铁锂电池…凡事毫无主见,大家说啥就买啥。

基于这样的情况去买车,往往会后悔!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车、也没有完美的电池——光的背后必然有阴影,黑暗无法覆盖的地方,也会有光明——还是搞清自己的诉求最好。

比如,没有家充设备,最好选纯电汽车。

因为相对混动/增程,充电速度更快,频次更少——不会存在短途焦虑!

虽然长途焦虑可能存在,但考虑到痛苦的程度和频次,还是纯电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不用定期充电来校准电池。如果预算在20万以上,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毕竟,除了电池本身,电车的热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结构件、防护技术….往往更重要。

当然,如果经常出入偏远地区,且附近没有充电设备,又另当别论,此时增程/混动又会更吃香。

总的来说,要综合自己需求和痛点,避免最痛的短板,把握最需要的优势,这样才能选到一辆好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如果要买纯电汽车,现在不仅要买800v的,更要买全域800v的。

关于800v的价值,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就是相对400v而言,充电速度能提高好几倍。

别犟嘴现在的超充桩才多少,800v不实用这样的话,别忘了买车有个很重要的前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你的车又不可能只开1-2年就买,国家的充电桩又不是不建设了。

以最近5年来看,充电桩的功率至少提高了1倍,数量提高了10倍——就这个效率,再过1-2年400v肯定是不够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全域800v是啥呢?

简单点说就是,空调压缩机、DCDC(直流变压器)、OBC(车载充电机)等高压系统部件,全部使用碳化硅,最大电压也要超过800V。

它带来的价值就是:更低的能耗,更高的安全性,更快的充电速度等等。

这可不是夸张,相关研究就显示,全域800v架构相对普通电车,能耗能降低10%。

同时,由于电气结构更先进,相关部件的发热量会随之降低,各类绝缘材料的寿命,安全性更好。

充电速度就不用说了,最快能达到500kw/h的功率,比起200kw/h左右的普通800v,不是快一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看上去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实际来看,有很多的衡量标准。

第一,可以看安全气囊数量和分布。

包括前排、侧面、头部和膝部安全气囊,越多越好。

常规情况来看,一辆汽车的安全气囊不要低于7个,能够有11个最佳。并且要多关注消费者报告,和车辆的召回记录,了解车辆的实际的表现和潜在问题。

否则,气囊再多,关键时候不弹出,也是枉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关注车辆本身的强度。

从目前的主流电车来看,扭转刚度不要低于30,000 Nm/°,因为很多主流车型都来到了40,000 Nm/°左右。

说白了就是,高扭转刚度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在碰撞时,也能更好地保持车身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尽量买一体化压铸的电车。

虽然这样的车,在维修方面的成本很高,但相对于普通的铸造方式,一体化压铸可以提高车身的整体刚性和碰撞性能,大大提高车内乘客的安全性。

很难衡量这些数据,就多看看车辆的底盘用料:一般愿意在这个方面下功夫,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全铝底盘设计汽车,不会做的很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多关注电池的结构和保护。

好的电车,往往都会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不仅对电池本身,车辆的保护性也会提升。

不仅如此,在电池安全上,通常会采用无热蔓延技术,防止电池的起火和做好阻断,争取更多逃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就是,如果再买电车,我肯定看准这3点:不是矫情,而是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