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作为一种以易发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骨质疏松患者会因为轻微暴力导致跌倒骨折,或受到轻微撞击发生骨折,甚至因为过度使用发生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对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较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当中跌倒的发生率占25%以上,导致患者骨折或是跌倒次数超过2次以上的患者占13%以上。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缺乏维生素D是常见因素

缺乏维生素D是常见因素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病症的发生与缺乏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导致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受日照时间较少、长期使用紫外线防护工具等因素的影响,人体皮肤内维生素D3减少,且维生素D3不具备活性,致使患者体内出现反馈,导致甲状腺素升高,促进了骨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病症,易发生骨折。此外,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患者肌肉力量降低,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有效维持平衡,会增加患者出现跌倒的情况。患者的年龄越大,肌力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跌倒的发生率也会因此升高。

总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缺乏维生素D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再加上受老年患者年龄较大的影响,肌力水平降低,跌倒发生的危险也越高;平衡感降低,跌倒发生的风险升高,跌倒过程中发生骨折的概率也会因此加大。

核心稳定训练的重要性

核心稳定训练的重要性

核心稳定训练可调节患者深层小肌肉群,增强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保证患者能完全站立,正常、独立行走,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运动能将地面反作用力和肌肉间的拉扯作用于骨骼系统,对骨骼产生机械性刺激,进一步促进骨骼的形成,促进患者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雌激素水平的分泌液能对骨质疏松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帮助患者更有效地调节骨代谢信号以及骨细胞的形成和吸收。

怎样利用核心稳定训练降低跌倒风险

怎样利用核心稳定训练降低跌倒风险

核心稳定训练重点在“核心”,通过训练降低患者酸痛、疼痛等感觉,降低患者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背部活动障碍、腰背肌力下降等情况。而且加强运动锻炼也是增强患者骨密度、降低骨量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比较常见的核心稳定训练有下面几种。

1.腹式呼吸:以仰卧位为主,屈髋屈膝,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紧。

2.腹横肌训练:采取仰卧位,腰椎紧贴床面,收腹,保持自然呼吸状态,双腿伸直并抬高,双腿抬高大约45度左右;保持该状态10秒后放下休息。重复该锻炼每次5~10下,3次/天。

3.臀桥:双腿屈膝仰卧位,双臂自然伸在体侧,两脚分开10厘米左右距离,收腹,敛臀,髋关节伸直,躯干和大腿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4.姿势矫正训练:站立位,后背贴近墙面,挺胸、抬头、收腹、直腰,目视前方,双腿站直,双脚微微分开,身后各部位都贴紧墙面,重力均匀地从脊柱向下传递。保持该体位3分钟,休息2分钟后重复该动作。每天反复5次,2次/天。

5.蚌式开合:取侧卧位,身体躯干保持直线,双膝微屈,双脚并拢,保持骨盆中立的状态,头部用手或是枕头支撑。连续练习3组,每组重复15次。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可佩戴弹力带增加阻力。

6.弹力带抗阻横跨步:半蹲位姿势,在膝盖上方佩戴弹力带,膝盖与脚尖需向同一方向屈伸,向相扑一样的匀速向两侧迈进。连续半深蹲、起立多次,每组15次,每次练习3组。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核心稳定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他人的陪伴或帮助,避免发生跌倒无人求助的情况。

文/邵伟荣许铭 陆永坚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骨科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