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广东省地区下辖的江门市霄乡村,村里老人都曾念叨过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离奇故事。

据称,1939年日本鬼子进犯广东沿岸时,沿途纵火行凶,唯独在路经霄乡村时,带队的日军长官却严令士兵抢掠,甚至还主动前往村里的宗祠跪拜。

这样看似荒诞不羁的说法,任谁也无法相信,平素烧杀抢掠惯了的日本人竟然会对小村庄敬若神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这个传闻确有其事,原因无他,只因霄乡村的宗祠是当地源氏家族的祖宗祠堂。

也许是这些杀人如麻、毫无人性的刽子手,在看到挂着“源公祠”匾额时,联想到了本国上层贵族的源氏大姓,担心当地的“源氏”可能和日本国内的“源氏”家族有所牵绊,故此有所收敛。

源氏:不在百家姓,北魏鲜卑后

历数中国流传的“百家姓”,有的传统版本中并未发现“源”这一姓氏的存在,这就有些稀奇了。

那么难道真的就像传闻中所说,霄乡村的源姓宗族,莫不真和日本岛上那些杀千刀的源氏小鬼子有不明不白的关系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具体要从1997年霄乡村源氏一族找到的《源氏大宗族谱》开始说起。

在这个丢失多年后终于重新寻回的源氏族谱中,能够找到一句话,“源族受姓,始于北魏……”。

如何解释?其实很简单,是说“源”这个姓氏的由来,可能在北魏之前是没有的,而且有很大概率源姓是北魏孝文帝意图把鲜卑族“汉化”的姓氏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证《魏书》中有关于“源氏”由来的记载,最开始出现的历史人物是五胡乱华时期的秃发鲜卑源贺。

秃发鲜卑贺豆跋因其父秃发傉檀被杀,侥幸逃跑,后接到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召见,后者很看重他的才能,主动和他拉近关系,毕竟双方都是鲜卑族人,同根同源,但为了区分,便给源贺赐姓“源氏”。

拓跋焘查证鲜卑族群的迁移和繁衍态势中,他很清楚贺豆跋所在的秃发鲜卑本就是拓跋鲜卑族群中的重要一支,甚至“秃发”其实就是“拓跋”二字的谐音。

而源贺这个被首次赐姓“源”这一姓氏的人,自然而然成为源姓的老祖宗。

当然,源贺此人仍旧摆脱不了鲜卑族群的身份,从他的身份继续向祖宗辈儿进行寻根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拓跋匹孤,后者是代王拓跋力微的哥哥,而拓跋力微的后世子孙正是后来的北魏王朝缔造者。

不过,源贺所在的秃发鲜卑这一支并不是说实力不强,老祖拓跋匹孤之所以离家出走,也是因为弟弟拓跋力微在父王死后率先实现了抢班夺权,成功继任新王。

秃发乌孤,也就是拓跋匹孤的后代,借助秃发鲜卑这一支的力量,最终成功在公元397年实现了建国梦想,国号“南凉”,与拓跋力微后世子孙建立的“北魏”政权遥遥相对。

不过,可能拓跋力微的上台属于是历史正确吧,他拓跋鲜卑这一支的“北魏”政权最终还是击败了哥哥秃发鲜卑一支建立的“南凉“政权。

这也许是拓跋匹孤也未能预见的事情,毕竟当初抢王位的时候就输给了弟弟,没想到现在后世子孙竟然还是输给了弟弟那一支的后代,可以说是输的彻头彻尾了。

当然,源氏一族在重新回到北魏怀抱之后,也是迅速发挥鲜卑人的族群优势,族中先后出现了多位在北魏政坛留名的高官,仅史书上记载的就超过20余人。

至于过渡到后来的隋唐时期,拿李唐王朝来说,当政后便开始打压以往的少民势力,但一直致力于“汉化”的源氏一族,却在唐朝时期侥幸得脱,家族继续发扬光大。

甚至,在源氏宗族中流传有一句话,“礼记废矣,何能久乎,齐亡无日矣”,直接道明了北齐拒绝“汉化”之后注定败亡的结果。

至于说如今扎根在广东省下面霄乡村的源氏一族,算得上是当今世界源姓宗族的头一号聚集地,毫不夸张地讲,全世界3000多人的源氏族人,有1/3都在霄乡村,剩下的2/3则是遍布全球各地。

那么霄乡村这一支源氏又是从何而来,毕竟从北魏政权所在的大同一带来看,与如今的广东可谓是相隔不止千里,这么大跨度的宗族迁徙因何发生呢?

宋末元初的“源氏”大迁徙

自北魏初兴,隋唐大盛,源氏宗族,彼时已经成为中国姓氏族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到了重文抑武的宋朝后,源氏宗族的发展大不如前,以至于后来南宋孱弱,源氏族群为了避免国破家亡的灭国惨景,先后两度南迁,第一站江南,第二站则是如今的鹤山。

而这一次源氏的千里族群迁徙,领头人的名字叫源潜夫。

以源潜夫为首的源氏族人,心怀家国大义,内心不愿做亡国奴,最终只能背井离乡,选定鹤山当地的霄乡村以为“坚城”,并扎根此地,距今已足有700年历史。

看着霄乡村里再平常不过的平头百姓,在千多年前竟然是堂堂的北魏大族,纵然没有了过去华夏扬名的祖宗气派,但还是能够通过宗祠等建筑痕迹,一窥千年大族的历史底蕴。

当然,霄乡村中并不是源氏一家独占,也有两成外姓,一成姓温,一成姓易,三姓在村里和睦相处、共奔小康。

可能有人会想,霄乡村的源氏族群早已没了当年鲜卑族群的历史印记,但现如今的样子不正是鲜卑族群先祖所期待的“汉化”结果吗?

如今的源氏,秉承着耕读传家的家训,族群众人很少有人选择当官,大多数成年之后还是喜欢经商,这也是村里家家户户都比较富裕的原因。

毫不夸张的讲,任你走在霄乡村中,倘若想要了解源氏的历史,村里老人都能拉着你从源贺一直讲到源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