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乎上有一个爆款问题:很多人表示死后不麻烦儿女墓前尽孝,骨灰撒入大海,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引起了无数人的讨论和共鸣。不少人都感慨,如果可以的话,离开后,自己的骨灰就不要保留了,撒掉就好。

以往,传统的老一代人都重视入土为安。而在今时今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重视所谓的入土为安了。火化,成为一抔黄土,才是真相。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后事的处理从来跟死者没什么关系。若有人爱你,扬了他们也爱你。若无人爱你,再盛大的葬礼,也只是表演。

生前,如果没有过好自己的一生,也没有被人所爱,那死后,是否保留骨灰,又有什么区别呢?

离开后,不愿葬在墓地,只想撒掉骨灰的人,有这些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重视真情实感,而愈发讨厌伪装。

农村有一句俗话:“生前不孝,死后乱叫。”

父母在世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孝顺父母。随着父母离开,却大哭大喊,还大摆宴席。说明孩子并没有孝顺之心,只想装给外人看。

这些事,在农村很常见。不仅红事大摆宴席,就连白事也大摆宴席。在吃席的时候,每个人都欢声笑语,吃得津津有味,又有谁思念过已经离开的老人呢?

现代人,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反感“死后乱叫”的行为。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对父母好一点。死后,哪怕给父母烧再多的纸钱,也不过是糊弄鬼罢了。

所谓“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就是这个道理。虚伪的仪式感,始终比不过对于父母的真情实感。

对于眼前人,我们要珍惜,千万不要等到他们离开了,才后悔。一旦离开,不论我们做什么,也变得毫无意义了。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前事,才是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一种浪漫的人间情怀。

虽然说这是一个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年代,但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浪漫主义,依旧没有任何的变化。

看到一些网友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死后,就不要麻烦子孙了,将骨灰撒到江河湖海里边就好,生前不能自由,死后终于可以自由了。

有的人认为,死后,直接将自己的骨灰撒到山上就好,与自然融为一体,滋养花草树木生长,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有的人认为,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到天地之间,回荡在天地当中,跟日月星辰交融,不再受到人世间的束缚。

我一直觉得,不论生活如何辛苦,人们的心中,依旧有着一定的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浪漫主义情怀,不仅贯穿了生前,还贯穿了死后。

正如《增广贤文》所言“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以微尘的姿态,与天地万物交融,貌似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到哪都是“魂归地球”的心理。

古时候,人们都强调安土重迁,尽量不要离开家乡。如今,交通方便了,无数人都离开农村,到了不同的城市生活。

对于这些离开农村的人,他们会有“回到老家安葬”的心态吗?以前有。而在今时今日,貌似越来越少了。

不少人都认识到,埋在哪,不都是魂归地球吗?故乡有故乡的风貌,城市有城市的特点,只要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安土重迁的思想,随着老一代的离开,已经逐渐成为历史。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逃离农村,到新的城市生活。

为什么人们的观念,会发生变化呢?首先,如今城乡的交通方便了;其次,人们所重视的,是自己的小家庭,而不是宗族。家人在哪,自己的家庭就在哪,不再受到地域的束缚。

天地无极限,人生有穷时。让自己消散的粒子,融入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当中,便无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不希望子孙负担太多。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活着的时候,需要为了一套钢筋水泥的房子,而负债累累大半生;死后,为了一块小小的墓地,而苦了子女后人。

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一个人没有钱,那他活着的时候,就会居无定所。死后,也没有存放骨灰的立锥之地。

如果总是这样想,未免就会觉得生活现实,人间残酷。所以,无数人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与其葬在墓地里面,不如将骨灰撒掉,自己自由了,子女后代也轻松了。

在城市,一块小小的墓地,就需要十几二十万,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负担的。哪怕买了墓地,如果家人不再交管理费,那骨灰也会被人丢掉。

更重要的是,以前有很多墓地,如今都被夷为平地了。不论人们是否选择葬在墓地里面,未来的结果,都是被开发商夷为平地。

对于普通人而言,死后如何,一切从简就好。活着时候的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