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为了响应邓公“精兵简政”的施政策略,各地政府部门以及各大军区的军队纷纷开始进行人员转业。

在这种时期,不要说提干了,就连想要继续留在部队里都变得相当困难。不出阎连科的意料,自己的提干申请被驳回,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阎连科刚刚接到了父亲病重的通知,这让23岁的阎连科顿感万念俱灰,思来想去,他决定拿着117元的退伍津贴回到老家。

但老天为你关上一扇门,自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阎连科的团长一路追他到车站,告诉了阎连科的提干申请又通过了的消息,让他再考虑考虑。

亲情与前途横亘在阎连科的面前,逼迫他必须做出选择。

这个即将退伍回家的阎连科究竟是谁?为什么他的团长要追到车站告诉他提干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人生的十字路口

摆在阎连科面前的,是自己好不容易才盼到的部队提干机会与卧病在床的老父亲,路就一条,选择权在他自己手上。

阎连科是1978年应征入伍的,自小对于文学创作就有着浓厚兴趣,进入部队后成为了一名创作员,并从1980年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在这期间,阎连科为武汉军区编纂了一篇名为《二挂鞭》的独幕剧。

但到了1981年,“精兵简政”的政策一经出台各地便纷纷响应,几十万人都遭到了冲击,阎连科也是其中之一。再加上提干失败与父亲卧病的双重打击,阎连科干脆向部队提出了退伍转业回家,并且拿到了117元的退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之后,阎连科也未曾停留,收拾好行李就直接去了火车站。可就在阎连科快要上车的时候,阎连科的团长突然开车追到了济南火车站等车的地方找到了他。

“你小子,怎么走的这么快。”

看见团长来了,阎连科也赶忙敬礼:“团长,您…您怎么来了?”

“我是来通知你的,你的提干申请组织上已经通过了,你的退伍申请我可以替你驳回,当然,退伍费还是要还回来的。”

团长的一番话让阎连科顿感意外,这自己的提干申请怎么就通过了?但此时的阎连科无论如何是一定要回家的,父亲还在家里等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长,能给我点时间考虑一下吗?”

“可以,但我只给你一周时间。”团长没想到阎连科没有立即答应,于是猜测阎连科家里应该是出了什么事。

“一周就够了,谢谢团长。”向团长道谢之后,阎连科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回家后阎连科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提干申请突然通过,是因为之前自己为部队创作的那篇独幕剧《二挂鞭》,在北京举行的军队文化演出中获得了一等奖,军队里的领导觉得有必要给几个提干名额,留几个优秀的文化兵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在此基础上,又有作品又有实绩的阎连科自然就成了首选。但阎连科此时却对提干少了一些执着,他不忍心看着父亲卧病在床只有母亲在家照顾,况且自己的作品既然能获奖,证明自己已经有能力帮衬父母了,没必要再回部队。而促使阎连科改变想法的,是他的姐夫。

阎连科的姐夫来家里看望岳父岳母,阎连科不在家的时间,都是他和阎连科的姐姐时常来看望二老。

这次听说阎连科有了部队提干的机会,姐夫就告诉他:“连科啊,听我的,这个提干的机会你可千万要把握住啊,不管你以后会不会继续写作,这个平台能提供给你的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多,并且也能对你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爹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跟你姐呢,你就放心去,我和你姐还忙得过来。”

终于,阎连科被说动了,再三谢过姐夫之后,阎连科回到了部队,并接受了提干,他的作家人生也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确选择后的坦途

1981年,阎连科自老家回到济南军区之后成功提干,并且受到了部队领导的一致重视,表示十分支持他继续为部队、为国家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阎连科本以为,自己今后可以在文学创作方面大展宏图,可没想到第二年他就被迫中断了写作。

因为这一年在中越边境爆发了战争,史称“对越自卫反击战”,阎连科随军出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师回国后,阎连科进入了河南大学政教系进行学习,在这里,阎连科认识了相伴自己一生的妻子翟小莉,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一年是1984年。

但阎连科并没有被幸福冲昏头脑,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攀援才刚刚开始,怎么会这么简单就得到休止。

从河南大学毕业后,阎连科又依托部队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这里的学习生涯,使得阎连科的遣词造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对于文学作品与题材的敏锐度,这才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

1991年,阎连科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此时的他已经小有所成,仅仅单纯靠着稿费就已经可以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但他还需要一个重量级的作品让世人知晓他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经五年的沉淀之后,1996年,阎连科的中篇小说《黄金洞》发表,这部讲述欲望如何剥夺人性的小说,一经出世便斩获了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

谈到自己是如何创作《黄金洞》这篇小说时,阎连科说:“大多数的感情在黄金面前也许都会发生变化,写这篇小说的意义也许更像是我本人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剖析。”

但阎连科真正引起文坛关注的作品,却是1977年首次在杂志《收获》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年月日》。这篇文章从乡土农民的视角出发,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贫苦的生活环境。

其中,阎连科对于饥饿与灾荒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深刻的显露出作者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感性反思与理性思考。同样,这部作品也在2001年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阎连科又接连创作了几部优秀的中长篇小说,直到2003年才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期。

这一年,阎连科发表了长篇小说《受活》,引起文坛了广泛关注,凭借《受活》,阎连科荣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第二届鼎钧双年文学奖。此书的日文译版也备受日本读者追捧,还获得了日本国际推特文学奖首奖。

同时,他在199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日光流年》也入围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一年的阎连科可谓是极为成功,但没有人会一直成功,属于阎连科自己的磨砺即将到来。

2004年,阎连科由于一些无人知晓的原因离开了部队,自此他的作品也逐渐开始遭受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饱受争议的风格

在离开部队之后,阎连科的创作一度陷入了困境,但这对于他的文学创作热情丝毫没有影响。

2006年,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丁庄梦》正式出版,但早在2005年就已经有不少读者都拜读了他的作品,并且在当年被选为“2005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之一。

不巧的是,《丁庄梦》在书店上架三天就被全部撤下,原因是题材问题遭到了一些限制。但这丝毫不影响《丁庄梦》在后续获得了台湾的“读书人奖”,以及入围2011年的“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决选名单。

《丁庄梦》是中国首部描写艾滋病题材的小说,而这篇小说的意义是让阎连科正式开始在海外扬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阎连科的争议仍未结束,2008年,他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争议。小说在保持阎连科原有的批判特色之外,许多发表攻击言论的人认为阎连科是在“堂而皇之”的影射北大,这也是自阎连科发表作品以来,国内争议程度最高的一篇小说。

可《风雅颂》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同年,《风雅颂》被评为2008年度《南方周末》唯一虚构类年度原创小说,《亚洲周刊》上也将其评为“全球华语10部好书”之一。

国外奖项上,《风雅颂》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其国家和地区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2009年,阎连科的长篇散文《我与父辈》进行了初稿打印,这是一部有关家庭亲情的散文。据说打印这份初稿的工作人员在看了之后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其言辞之恳切、感人之至深,都是他们生平仅见。

但没过多久,两年后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四书》直接被大陆十几家出版社拒绝,只能被迫在港台地区进行出版,因为其中的题材涉及到“大跃进”时期所带来的大饥荒,比先前《丁庄梦》的言辞更为激烈。

2014年,《四书》的捷克语版本荣获卡夫卡文学奖,这个奖项是只要该作家有一部作品被翻译成捷克语就能获得提名,而阎连科的卡夫卡奖则因此拿了好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连科

之后,阎连科的作品奖项大多开始向外国文坛倾斜,国内虽然对他的作品出版有所限制,但还是毫不吝啬的给予了这位文学家极高的待遇。

尽管阎连科争议颇多,但阎连科却被文学界普遍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

如今阎连科已经65岁,但这位大师所能带给我们的新作品或许还有很多很多,对于文学,我们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包容态度,才能让国内文化环境更加健康的生长。

看完这段有关阎连科创作生涯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