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他不仅扣押了张学良,而且立刻以重兵进逼西安。红军、东北军及西北军与蒋介石中央军的大战一触即发。形势的突变使得中央军委深感兵力不足,命令在河西走廊战斗的西路军暂停西进,先在张掖的临泽和高台建立根据地,之后再视形势的变化相机东渡黄河,以便和主力红军会合共同对抗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军委对西路军下达停止西进命令时,西路军前锋红5军已经攻克了临泽和高台,西路军总指挥部和主力30军也已经进至临泽西南的倪家营子一带,全军原计划休整后继续往西向酒泉开进,以打通苏联的国际交通线。

接到军委命令后,西路军立刻停止了西进,并开始积极着手在临泽和高台建立根据地。这一日正好是1937年1月1日的元旦。

以董振堂为军长的红5军虽然是军建制,却只有2个师4个团,总数不足4000人,还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临泽,另一部分在高台。

1936年12月30日,董振堂率红5军抵达临泽县城,第二日就攻克临泽,几个小时之后又带2个团另附属部队出临泽向高台县奔袭,第三天即1937年1月1日元旦就将高台攻克,俘敌1400余人。

攻克高台后,董振堂根据军委的指示,在这里开始建立根据地。

临泽和高台属于河西走廊的中心地带,红军停止不走,使得西北“三马”非常恐慌。“三马”之一的马步芳集结了近3万人向高台县合围,还另派了两支人马堵住临泽红9军和红30军的增援之路,以达成孤立高台红5军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步芳是青海保安处长兼青海省代主席,因此他的军队称为“青马”。在西北“三马”即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和甘肃马鸿宾三马中,马步芳的“青马”是战斗力最强,也最为野蛮和彪悍的一支。

从1月5日起,合围红5军的马步芳军已经陆续出现在高台周围,并且向高台发起了一些小规模进攻,但都被红5军瓦解,到11日前,马步芳近3万人马已经全部到位并完成了对高台的包围,另外两路也已经完成了对红9军和红30军的堵截,高台的红5军完全孤立。于是,这支马步芳军开始了对高台的会攻。

高台城曾在1929年的地震中倒塌,之后一直没有进行正常修缮,因此红5军赖以防御的高台城墙只是一个土围子,基本无险可守,唯一可用做防御的就是东、西城外的两个碉堡。董振堂率领全城军民把箱子和柜子等家具抬到城墙上,填上土再泼水冷冻,将城墙临时加宽加高,同时,在东西两个碉堡上布置火力,这就是董振堂可以依赖的全部工事。

马步芳军的战斗力不愧是“三马”之首,打仗颇有章法,他们围住高台城后,并不着急攻城,而是加紧构筑工事,防止红5军反击和突围。其中:1个团驻扎城西,1个旅驻扎城东北5里处,1个旅驻扎城东南,1个旅负责打造云梯,另400骑兵为预备队,还有数量不少的民团,这些民团也以骑兵为主。

12日时,一切布置完毕,近10余倍数量的马步芳军向高台发起了总攻,他们先用大炮猛烈轰击城墙,之后抬着数十架云梯强攻,但是在红5军的顽强防御下,近3万马步芳军连续进攻5日却没有任何成效。

17日,马步芳军改变了策略,驱使民团放火烧毁西城外的碉堡,使红5军失去了重要的制高点;

18日,马步芳军出动1个团点火焚烧城墙边的李家堡,烧掉大批民房,使得红军失去防御工事,不得不完全袒露在马家军骑兵面前;

20日,马步芳军又开始总攻,他们利用人数优势,从高台城四面向红5军同时发起围攻。由于失去了西城的碉堡,红5军的西城很快被突破,这时之前收编的高台民团叛变,打开1道城门放马家军蜂拥进城。出临泽县后已经打了20日,没有任何支援和补充的红5军弹尽粮绝。全体指战员们以大刀,长矛,木棍和石头进行抵抗,和马家军展开巷战,遭到装备精良的马家军先锋队手提机关枪的扫射,受到重大伤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马家军突入城内,城内的红5军战士越战越少,却依然死战不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5军寡不敌众又弹药已尽的情况下,马家军终于在20日临近傍晚时,占领了整个高台县。

高台县被马家军占领时,董振堂正一手提大刀,一手提驳壳枪,亲自在城墙上指挥战斗,在最后时刻,他带着两个警卫员和一个司号员从东门以北的城墙上跳下,立刻被马家军发现。一阵弹雨之后,董振堂左腿负伤,他手提双枪半跪着向敌射击,剩下一颗子弹时,在蜂拥而来的马家军面前举枪自尽,年仅42岁。

高台一战,除军长董振堂自尽外、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参谋长刘培基也壮烈牺牲,红5军2800余战士大部分战死,少部分重伤员被俘,这些被俘的重伤员们都被马家军屠杀。马家军还残忍地将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参谋长刘培基3位烈士的首级割下,以绳子穿耳朵挂在高台城楼示众。

董振堂的壮烈牺牲,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在为董振堂的牺牲感到悲痛之时,又有一个问题不解,为何董振堂要死守无险可守的高台,而不以红军擅长的游击战突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