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晚降临,我们仰望星空,总是会被那无尽的黑暗所包围,除了零星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似乎宇宙的其他部分都隐匿在了这片黑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宇宙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恒星,它们犹如夜空中的灯塔,照亮着各自的角落。那么,为什么夜空看起来还是这么黑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隐藏着宇宙学的深奥秘密。

奥尔伯斯悖论与无限宇宙之问

在19世纪,数学家海因里希·奥尔伯斯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悖论: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并且恒星的分布是均匀的,那么无论我们朝哪个方向看,理论上都应该看到无数的星光。然而,现实却是,当我们仰望夜空,除了近处的星星,遥远的宇宙深处却是一片黑暗。这种现象与理论上无限宇宙中应有的明亮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限宇宙的观念让人难以置信,它意味着星光应当填满夜空的每一个角落。按照这一理论,夜空不应该有任何黑暗的空间,即便是遥远的星系之间的距离,也应该被更遥远星系的光芒所照亮。可是,当我们使用最先进的望远镜去观察这些遥远的星系时,仍然只能看到稀疏的光点分布在广阔的黑暗背景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宇宙年龄与膨胀的双重解释

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解释这一现象的线索。首先,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大约为138亿年。这意味着从远处星系发出的光,需要时间才能穿越宇宙空间来到我们的视线中。由于光速是有限的,那些远离我们的星系发出的光,可能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抵达地球,因此我们无法看到它们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这个过程导致从远处星系发出的光,在抵达地球的过程中,其波长会被拉长。这种现象被称为红移,使得原本可能在可见光波段的星光,变成了人眼无法看到的微波或无线电波。因此,尽管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恒星和星系,但由于宇宙的年龄限制和膨胀效应,我们只能观测到有限的星光。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限制了我们能看到的宇宙范围,也解释了为什么夜空在可见光下看起来是黑暗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宇宙在微波无线电波段也是黑暗的,事实上,那里充满了来自于宇宙大爆炸时期的辐射,我们称之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的黑白电视的雪花状,就是受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干扰形成的。

微波之光与视觉的界限

在微波和无线电波段,夜空并非我们视觉所见的漆黑一片。相反,这一波段的夜空其实是非常明亮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热辐射,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天空,使得微波波段的夜空看起来如同被均匀照射的明亮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人眼的生理构造限制了我们只能看到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可见光波段。这部分波谱的光子能量适中,可以被我们的视网膜细胞所感知。而微波或无线电波的能量较低,无法激活视网膜上的感光色素,所以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微波波段的夜空亮度。如果人眼能够感知微波,那么我们看到的夜空将不再是黑色的,而是充满了来自宇宙各处的微波光芒。

夜空的双面:光与暗的交织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夜空之所以在人眼可见光的波段下呈现黑色,是因为宇宙的年龄限制了远处星光的到达,以及宇宙的膨胀效应使得星光的波长变长,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范围。然而,在微波波段,夜空并非黑色,而是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照亮,显示出均匀的亮度,如果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微波,将会看到绿色的微波背景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现象揭示了宇宙的复杂性和人类感知的局限性。尽管我们的视觉体验告诉我们夜空是黑暗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夜空其实是充满了光线和信息的。只是这些光线不在我们视觉所能感知的范围内。通过现代科技,我们能够探测到这些不可见的光线,揭示出夜空的另一面——在微波波段下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