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坚持把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农村红白宴浪费现象,创新开辟“流动新风堂”,村民谁家有红白事,“新风堂”就直接开到家门口,在减轻人情负担的同时,将重诚信、轻排场、树新风等文明乡风吹进农民群众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动新风堂”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杨秋秋摄

5月1日,在泗县长沟镇大陈村,村民许龙一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喜宴。“流水席”设在一辆挂有“文明新风号、流动新风堂”横幅的厢式货车上,车厢由支架摊开,上面摆放着10套桌椅,志愿者忙前忙后招呼宾客,宴席气氛十分喜庆热闹。

为纠正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长沟镇大陈村以群众利益诉求为切入点、推进移风易俗为关键点,在县委宣传部和镇政府指导下,通过村主管、乡村能人领办方式,创新推出“流动新风堂”办宴新模式。在原有的村级固定新风堂的基础上,购置和改建流动新风堂。谁家有红白事,流动新风堂直接就开到家门口。不仅车身及车厢内部,张贴“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公勺公筷、移风易俗等宣传内容,办事的时候还有志愿者来帮忙。

“传统办大席,动辄千把块钱一桌,菜品往往吃不完,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我们推广的‘流动新风堂’按照每桌10个人的标准,把办席划分成300元、400元、500元三个档次,保证让客人吃饱、吃好,气氛又热闹。”长沟镇大陈村党总支负责人谷德泉介绍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还会对菜质、做工、办席的数量规模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的,会现场进行纠正。”

为打造群众身边的“流动星级酒店”,泗县对“流动新风堂”进行“四全”和“三化”改造。“四全”就是锅碗板凳保障全、空调电视配套全、主厨司机人员全、随车厨房设施全;“三化”就是“流动新风堂”标识和乡风文明宣传标牌统一化、菜单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让事主办宴省钱、省心,让宾客赴宴放心、舒心,给乡村宴席“降降价”,给盲目攀比“降降温”。

在“流动新风堂”的运营中,以热心村民、“乡贤五老”和返乡创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有的承担食材采购、辅助菜品烹制、传菜上菜、餐具清洗等任务,有的承担客串主持任务,有的通过快板、大鼓、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既做足了仪式感,又做到了宴请有节制,把新风尚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和心坎上。目前,全县“流动新风堂”已发展到80个左右。

“‘流动新风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部分村民喜事、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风气。现如今,这一创新举措已在全县广泛铺开,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可以说,‘新风堂’在移风易俗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新风堂’办事。目前,在泗县的镇村各地,‘流动新风堂’已成为助力文明乡风流动的风景线。”泗县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副主任王向阳介绍说。(董立厚 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