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蔚峰(中)和黄文秀(右一)以及媒体同仁在一起。作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覃蔚峰(中)和黄文秀(右一)以及媒体同仁在一起。作者供图

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对我而言,《当代广西》杂志便是这样一颗星辰,它不仅记录着广西这片热土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陪伴着无数读者,包括我,一同成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值此当代广西杂志社建社20周年之际,回望过去,那份深厚的情感与共鸣不禁油然而生。

记得20年前,我刚调到百色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从那时候开始,就和《当代广西》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望20年来与《当代广西》杂志共同走过的路,收获的喜悦、勾画的蓝图,都将成为我人生经历中难以忘却的记忆。那些记忆宛如一幅清丽的画卷,什么时候回忆都温馨满怀。

我记得,《当代广西》杂志创刊之初,便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聚焦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面内容,迅速成为传递广西声音、展现广西形象的重要平台。那些年,我作为一个青涩的读者,正是通过《当代广西》的页面,第一次深入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丰富多彩和无限潜力。它就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探索家乡的每一个角落,点燃了我对家乡深沉的爱与自豪。

在杂志社编辑、记者的指导下,我的稿件陆续在《当代广西》杂志发表,《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硬功夫”打造百色营商“软环境”》《流动红旗更鲜艳——百色市建立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纪实》《百色:风云一甲子 红城正腾飞》《百色用活红色资源做实党史学习教育》《中车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在百色开工》《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总有一种特别的惊喜和成就感,这对于一个基层通讯员来说也是巨大的鼓舞。

经常赶写稿子,我理解了坚强;经常多投少中,我学会了坚持;经常请教编辑、记者,我积累了知识;经常与通讯员同仁交谈沟通,我拓宽了视野。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广西》不断创新,开设了一系列特色栏目,这些栏目不仅深度挖掘广西的文化底蕴和生态之美,还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了广西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就。每一个栏目都是一扇窗,透过它们,我仿佛触摸到了广西跳动的脉搏,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

作为“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生前战友,黄文秀牺牲后,我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英雄的模样,陆续在《当代广西》刊发了《黄文秀: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黄文秀:用生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用生命谱写青春赞歌》《文秀的青春之歌》《吹响“文秀先锋号” 释放党员红色动能》《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2021年6月24日,由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民族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家有党员”征文颁奖仪式暨《家有党员》新书发布会在南宁举行。我采写的《文秀的青春之歌》荣获一等奖,有幸参加了颁奖仪式。

20年来,《当代广西》杂志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成为展现广西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记录了广西的每一次飞跃,更见证了国家发展的辉煌篇章,成为连接广西与世界的一座桥梁。对我个人而言,它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精神的家园,激励我在学业、工作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20年来,我先后担任新闻科科长、市委外宣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委机关报总编辑等职。然而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情谊。时光虽然不断流逝,但我对《当代广西》的亲切感始终如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衷心希望《当代广西》杂志能够越办越好,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拓宽传播渠道,用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讲述广西故事,传递广西声音。期待它能进一步成为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广西乃至中国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当代广西》杂志与我的共同成长,是记忆中最宝贵的部分。在这里,我想对《当代广西》说一声:“感谢有你,愿你光芒万丈,继续照亮前方。”

(作者系右江日报社总编辑)

作者:覃蔚峰

来源:当代广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