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抱城廓,绿树绕人家。这样绿意盎然的景象在初夏的澳头随处可见。今年以来,大亚湾澳头街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乡村绿化工作,通过党建引路、产业铺路、文旅探路,不断提升街道的“含绿量”,对村庄宜绿尽绿、见缝插绿,将绿美村庄串珠成链、风景成线,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已完成绿化面积241亩

在澳头街道龙尾山水库旁,一片新植的乌桕苗木昂然挺立,待到枝繁叶茂时便会呈现层林尽染的唯美景象。今年3月,澳头街道党员、志愿者种下了这片“党建林”,以高质量党建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和绿化品质提升。

今年以来,澳头街道共动员1614人次,种植树木5889株,完成绿化面积241亩。这份绿色“答卷”正是在党建引领下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写就的。澳头街道以植绿护绿添绿为提升点,依托“党员回家、服务万家”“部门下沉、共建一流”等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担当作为参与工作,并联合区级部门、社会力量全域推动植树工作,精细化、高标准打造“党建林”“幸福林”等主题林,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绿化的强大动力。

种下一棵棵树,爱护一片片绿。大大小小的主题林星罗棋布,为了养护好这些林木,澳头街道建立绿化管护包干机制和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组织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包干负责,聘请专人、配备洒水车做好日常管护,确保树苗健康成长。

打造衙前村-金门塘村-大涌村典型示范带

一到节假日,沿着衙前绿道骑行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骑行时,人们面朝大海感受海风拂面,背靠青山享受满眼绿意,好不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提升绿道周边风貌,澳头街道在衙前绿道新增了配套休憩点建设工程和两侧环境整治工程两个典型培育项目。近日,绿道口两旁正在建设簕杜鹃园地,成片的簕杜鹃灿烂盛放,将成为游客到衙前游玩的新打卡点。

好生态自有“含金量”。“村里增加了绿化和游乐设施后,游客也多起来了,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在衙前绿道口经营自行车租赁的胡先生高兴地说。

澳头街道依托山海绿道等禀赋资源,努力打造乡村产业名片。在推进乡村绿化工作过程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串联无动力儿童乐园、潮州岛等重要景点,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与此同时,澳头街道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衙前村培育为支点,重点打造衙前村-金门塘村-大涌村典型示范带。金门塘村依托改造后的新型渔业码头,打造成集渔船停靠、海鲜销售、餐饮美食、旅游观光的综合体,加速推进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致富。大涌村聚焦“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四小园”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并引进篮球俱乐部,以体育文化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鹭鸟栖息,河流治理成效显现

绿色是乡村发展的靓丽底色。妈庙村沿河畔一带生态环境优美,有大批鹭鸟栖息,海水退潮后,大片滩涂露出,可以看到群鸟聚集觅食的壮观场景。

众多鸟类选择栖居妈庙河,与近年来街道大力治理河流成效密不可分。得益于一批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于一体的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得以在妈庙河重现。

在进行妈庙河整治的基础上,街道持续优化村内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内道路,发动党员和群众共同维护家庭及村居环境。今年以来,澳头街道在妈庙村积极开展植绿造绿行动,在村内栽种了1121棵树苗,包含黄花风铃木、桂花、茶花等,为古老的村庄添上新绿。

历史悠久的妈庙村还有“大亚湾畔的建筑博物馆”美誉,村内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的古建筑与周边古树藤蔓和谐共生。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景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妈庙村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街道正在谋划推动妈庙村省级典型村培育工作,依托古村落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做好妈庙村古建筑修复改造,尝试延伸旅游产业,挖掘村庄海派客家文史,探索打造研学路线,让游人徜徉在绿水青山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妈庙村的厚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