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挖采,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以肥厚、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SectionTitle="【性味与归经】" Type="norm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9~30g

【效用分析】

【效用分析】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入脾经,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功效,但力较弱,故脾胃虚弱而不受竣补者,用之较为合适。尤其对小儿虚汗效果较好,故《饮片新参》称其为“孩儿参”,《中国药用植物志》谓其“治小儿虚汗为佳”。

太子参甘平人肺,既能益肺气,又能润肺燥,补中兼清,常用于燥热伤肺,气阴两虚或热病后期,气津两伤。

【配伍应用】

【配伍应用】

1.太子参配石斛

太子参甘苦平,既补脾气,又养胃阴;石斛甘微寒、善养胃阴,生津液,止烦渴。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气,养胃阴,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咽干口渴等。

2.太子参配黄芪

太子参长于补气生津,健脾益肺;黄芪善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津,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后期,气阴两伤所致的自汗心悸,烦热口渴等。

3.太子参配山药

太子参长于补气生津,山药善于益气养阴。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津养阴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被伤,乏力自汗,饮食减少,初进补剂用之尤宜。

4.太子参配石斛

太子参配北沙参 太子参甘平,长于益气生津而润燥;北沙参甘微寒,善于养阴清肺而生津。两药配伍,可增强养阴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邪或热邪客肺,气阴两伤所致的肺虚燥咳,气短痰少等。

5.太子参配青蒿

太子参长于补气生津,青蒿善于退虚热、除骨蒸。两药配伍,具有补气生津,退热除蒸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虚汗较多者。

【鉴别应用】

【鉴别应用】

1.太子参与人参 两者均味甘、微苦,入脾、肺经,而具补气生津、补脾益肺之功,可用于脾肺气虚,气津两伤之证。然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性质平和,补益之力远不如人参,更无大补元气之功,以益气生津为主,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人参为五加科植物,性微温,又归心、肾经,补益力强,补气范围广,且尚有安神益智、补血之效,可用于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2.太子参与西洋参 两者均有补气生津作用,同用治气阴两伤之证。然太子参源于石竹科,性平力薄,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且无清火之效用,常用于脾虚气弱,胃阴不足。西洋参源于五加科,性凉,有清火之效,善于养阴清肺,又用于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火热之象明显者。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太子参的主要成分是环肽,还含有糖苷、氨基酸、油脂、磷脂、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太子参的环肽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邪实而正气补虚者慎用。

【本草摘要】

【本草摘要】

1.《中国药用植物志》“治小儿虚汗为佳。”

2.《江苏药材志》“补肺阴,健脾胃。”

【成药例证】

【成药例证】

1.健胃消食片(《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

药物组成:太子参、山药、陈皮、山楂、炒麦芽。

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

2.肾衰宁胶囊(《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

药物组成:太子参、大黄、茯苓、半夏(制)、陈皮、黄连、丹参、红花、牛膝、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适用于脾胃气虚,浊瘀内阻、升降失调所致的面色萎黄、腰痛倦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黏滞等。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廖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