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数据贯穿全链条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统筹技术设施赋能与基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城市数字化是数字中国建设关键载体,直接关系人们对数字中国的体验、感知与获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受到各方关注。 那么,什么是城市全域数字化? 转型转什么? 如何转?

5月20日下午,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有关领导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总体考虑、重点方向,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进行介绍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指导意见》。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指导意见》,旨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是什么?

所谓 全域数字化转型, 是指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表示,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单元,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陈荣辉认为,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核心任务、培育形成数字中国建设内在动能、展示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效等三个方面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据介绍,《指导意见》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2522”框架要求与任务布局。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化在城市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转什么?

《指导意见》指出,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那么,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应该转什么?

吴晓宁认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方面,要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体系,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加强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在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方面,要鼓励城市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改革,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在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方面,要因地制宜推进数字经济与城市数字化治理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推动城市“数字更新”。

为此,吴晓宁强调,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点要做好三个“全”。

一个是“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在城市经济产业、产城融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宜居环境、韧性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场景为牵引,破解数据供给、流通障碍,形成一批社会有感、企业有感、群众有感的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

再一个是“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要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加快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和开放开发,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

还有一个是“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

怎么转?

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更要注意方法论。在解读《指导意见》时,有关领导指出,要聚焦以数据贯穿全链条推进城市转型,统筹技术设施赋能与基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城市转型中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长效运营。

特别是,《指导意见》重点强调了要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突出强化一体化、集约化思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技术架构升级迭代,推进城市设施联通、数据融通、平台互通、业务贯通。

吴晓宁表示,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需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创新实践,发挥城市数据丰富、场景集中等优势,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落地,以制度创新支撑保障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

二是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推动建立完善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加强数据质量评估评价,统筹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三是丰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以构建数据应用场景为牵引,促进数据协同化、融合化应用,形成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业务场景,全面赋能城市数字经济、产城融合、精细治理、普惠服务、绿色宜居、安全韧性发展。

四是健全完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探索打造以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高速数据网等技术支撑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为数据采存算管用提供安全保障,打通数据共享流通利用堵点。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还就相关保障措施提出要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重点任务落地见效;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支持等。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快组织实施、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转型工作落地见效。

指导:辛文

采写:高超

编辑、校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