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湖南人,新中国成立后,看家乡的湘戏是毛主席忙里偷闲时的业余爱好。

著名的湘剧表演艺术家,86版央视《西游记》观音菩萨扮演者左大玢女士,正是在湘戏的表演舞台上与毛主席结识,他们跨越年龄的友谊被当时的人们所津津乐道,流传于世引为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大玢1943年出生,母亲郑福秋曾是解放前湘剧界名噪一时的“四大名旦”,可以说左大玢出身于梨园世家。

她从小喜好戏剧表演,模仿起母亲的唱段一腔一调一颦一簇颇得神韵,戏剧上的天赋和对于湘剧的热爱使她瞒着家人报名了省湘剧团训练班,10岁的左大玢成为了一名湘剧小演员。

1956年,湖南湘剧团受邀来到北京演出的现场,平日里唱段娴熟、万事皆备的小演员们表演熟悉的唱段却不由得紧张起来。

左大玢发现台下来了个“大人物”,精力就不全在舞台上了,一句唱词反复念了三五遍。

台下的毛主席细听之下发现端倪,看向左大玢,没想到两人的目光撞上。毛主席明白这个小娃娃在偷看自己才唱错台词,主席对唱错并不介怀,反而觉得这个小娃娃十分有趣,不觉爽朗大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大玢学有所成,从训练班顺利毕业,她在结业表演上展现出高超的湘剧表演水平,被当时的湘剧大家充分肯定,正式成为省湘剧团的演员。

左大玢终日勤学苦练,拜师名家研习湘剧表演技巧,用一场场精湛的演出在湘剧界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名气,逐渐成为省湘剧团闻名遐迩的“台柱子”。

16岁的左大玢作为湘剧演员已经毫不输于当年的母亲,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随着湖南湘剧团的拿手好剧《生死牌》在全省范围的巡演大获成功,在剧中扮演王玉环的演员左大玢亦是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全省上下老幼妇孺皆知的湘剧”小明星”。

1959年,毛主席返湘考察,作为文艺汇演的压轴好戏,观看湘剧《生死牌》写在了毛主席的日程上。左大玢出色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沉迷其中,看得如痴如醉,毛主席亦是对这折戏和演员左大玢赞赏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了幕,在毛主席的瞩目下圆满地完成演出的左大玢已是十分紧张,她好不容易舒了一口气卸下妆扮。这时,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却来到后台,喊住了左大玢,带来了一个令她欣喜若狂的消息:

“你就是演王玉环的演员吧?毛主席说很喜欢你演的戏,主席想邀请你和他一起跳舞,不知你意下如何。”

被这个突然而来的好消息砸蒙了的左大玢只是愣愣地点了点头,工作人员走后,她高兴地雀跃起来,激动的声音在化妆间里回荡,

随后左大玢跟着毛主席的警卫一丝不苟地学习舞步,认认真真做着与主席见面的准备。

可是,一来到舞会现场一见到毛主席,所有的准备就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左大玢只是愣愣的站在原地,小脸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毛主席主动上前,打破尴尬:

“小娃娃跳舞是要跳起来的,你站着不动可不算跳舞。”

左大玢被主席的话逗笑了,二人在跳舞的过程中也逐渐熟络,左大玢面对毛主席也不再紧张,毛主席非常喜欢左大玢的率直天真,左大玢也十分欣赏主席的幽默随和风度翩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后的日子里每次回湘,毛主席总会叫来左大玢与她见面,左大玢唱戏毛主席会拍着手叫好、在舞会上左大玢与毛主席携手共舞,二人更像爷孙一样坐在一起随意聊着天……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左大玢和毛主席逐渐成为了忘年交。

有一次,毛主席问左大玢:“你为啥姓左,不姓右。”

左大玢天真率直脱口而出:“我爸爸姓左,所以我叫左大玢,不叫右大玢。”

毛主席哈哈大笑,故意说道:“左大芬。”

左大玢见主席故意说错自己的名字,遂气鼓鼓地回道:“主席可不能说白字,左大玢,玢字读文质彬彬的彬。”

毛主席却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玢字也读芬,一般用作女孩的名字时可以读作芬,你不信我可以回家去问你爸爸。”

说完,毛主席看她那不服输的样子又哈哈大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之间的友谊就是如此真挚且自在,左大玢不把毛主席当高高在上的首长,和毛主席聊天时她总是直抒胸臆有话就说。毛主席正是喜欢左大玢这一点,二人才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成就了晚年的毛主席和湘剧青年名伶左大玢这一段忘年交的佳话。

也是因为毛主席热爱湘戏,后来,导演杨洁在观看了左大玢的演出后向她发出邀请扮演《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一角,成就了中国影史上难以磨灭的经典形象。

1976年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左大玢突然怔住,她停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开始泪流不止。左大玢从未想过和蔼可亲的毛主席,一直关心她、爱护她、与她交心的老朋友会走得那么突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尽的悲伤涌上心头,平日里与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如同一颗颗炮弹捶打着自己的回忆。

时隔多年想起,左大玢依然热泪盈眶,感念伟人对自己成长路上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