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桃花、杏花、丁香花竞相开放,街头繁花似锦,缕缕清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

“黄姐,您今天早上反馈的文庙路上有棵树的树枝被风刮得快断了的问题,我们已经联系相关部门清除完毕了,谢谢您提供线索。”

“刘书记,你们处理问题的速度简直太快了,这才过了半个小时问题就给解决了。还有就是自从咱们社区安装了智能摄像头,消防通道再也没有被车辆占用,高科技真管用!”

“只要大家住着舒心就好,欢迎黄姐和居民共同监督。过两天,桃源街道又要组织一场大型普法活动,你们记得来参加!”

挂掉电话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文庙社区党委书记刘欣走进南关区桃源街道综治(矛调)中心,又忙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安,是百姓的心之所盼,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针对辖区特殊群体多、回迁户多、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特点,桃源街道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按照“以防为主、重在治本”的方针,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了智慧平台,总结出了“三四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平安桃源建设,使平安底色越擦越亮,取得了丰硕成果:桃源街道桃源社区被长春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被长春市司法局命名为长春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长源社区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评为吉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滨河社区被长春市司法局、长春市民政局评为长春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这些荣誉是平安建设的最好见证。

发挥智慧平台优势 共筑平安建设新格局

“我不该图自己一时方便把纸袋从二楼扔下去,差点掉到了张大哥的头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请张大哥原谅,也请赵书记和网格长放心,我再也不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了。”

前段时间,小区里的摄像头抓拍到李大姐高空抛物引发争执,南关区桃源街道综治(矛调)中心当日坐班律师周静洁及春园社区党委书记赵政凯和网格长一起参与调解,这起因高空抛物引发的邻里纠纷被当场化解,当事人的“心结”解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桃源街道综治(矛调)中心设置在桃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包含一厅、一平台、七大功能室,即桃源街道36℃理·解中心大厅、南关区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等七大功能室。

“36℃是人体体感最适宜的温度,‘理’和‘解’中间有一个‘·’,寓意就是‘调解有温度、理解多一点’。”桃源社区党委书记郎燕道出了36℃理·解中心大厅名称的深刻涵义。大厅宽敞明亮,群众接待区、受理区摆放着鲜花,与淡蓝色的背景、亮白色的灯光、橙色的六边形座椅相互呼应,从色彩到布局无不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值班的接待人员笑容亲和、话语轻柔,如家人一般让人觉得温暖。

在大厅左侧一块超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南关区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几个模块的画面不时地切换跳动,不断更新着实时数据。“1月26日,在春晖小区9栋附近出现积水情况,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经过现场排查,发现是热力管道漏水,于是我联系相关维修人员很快把漏水点维修好,清理了地面积水。”这是网格长逯敏上传至该平台的一条办事记录,不但事件缘由、办理过程、解决结果一目了然,而且从居民反映问题到解决问题,仅用了20分钟。此外,桃源街道安装了134个带算法的智能摄像头,覆盖了街道的大部分区域。这些摄像头具有积水识别、共享单车乱摆放识别、明火识别、摔倒识别、消防通道占用检测、垃圾箱满溢识别等功能,可对占道经营、高空抛物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抓拍,实现全天候数字化巡查,并将问题推送到区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形成工单进行流转处置。桃源街道依托该平台,一屏总览治理成果、一网监管治理风险、一体优化治理效能,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目前,桃源街道在全区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乡镇(街道)排名中居首位。

桃源街道在运用智能平台助推平安街道建设提质增效的同时,同样注重机构配套建设。“七大功能室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治保委员会办公室、心理咨询服务室、微法庭、司法所办公室、云调解工作室(监控研判室)、警务室,分别设置在大厅后面的走廊两侧。”据桃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苏丹介绍,在平安街道建设中,七大功能室分工协作,联调联动,相辅相成,形成了强大合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前端。

加强平安队伍建设 织牢平安街道防护网

3月26日,某小区物业人员在清理自行车棚内堆放物时,将周阿姨使用的手推车清走,双方当事人因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无果,心里的疙瘩始终解不开,积怨持续加深,最终闹到了社区。桃源街道“4+N”矛盾调解队中的网格长(社工师)侯园圆找到在家庭(企业)法律顾问办公室坐班的周律师、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心理咨询师、警务室民警,介绍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为双方当事人从专业角度阐明相关法律条文,另一方面用心用情反复沟通,引导当事人充分表达自身诉求。经过40多分钟的多方调解,双方意见终于达成一致,签订了和解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最大限度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桃源街道组建了“4+N”矛盾调解队伍,“4”即“社工师+律师+心理咨询师+民警”组成四方疏导小组,由社工师第一时间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同时借助区法学会资源,联合良智律师事务所开展家庭(企业)法律咨询,对居民存疑的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再由心理咨询师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由民警对纠纷进行依法调解;“N”即由司法所、执法中队等18个部门及辖区“三长”、综治协管员、德高望重的居民等组成一支“和事老”矛调排查化解服务队,每天在街道综治(矛调)中心轮流坐班,并实行首问负责机制及分流督办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对前来反映诉求的居民,第一时间询问、登记,按照程序引导解决,同时由接待人员受理事件并全程跟踪服务,直至案件最终归档,这就是‘首问负责机制’。”苏丹介绍说,“分流督办机制”则是根据受理或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移交到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小区、大事不出社区街道”的目标。

探索“三四三”工作法 打造平安街道建设体系

“基层治理涉及面广、事项繁多,因此需要‘绣花功夫’,针脚要‘密’、要‘稳’、更要‘准’。”桃源街道综治中心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桃源街道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探索形成了“三四三”工作法,持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深入探索问题出现的原因,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用“绣花功夫”“绣”出居民的平安和幸福。

运用“面、点、线”三要素排查法,线上线下齐发力。日常排查全面覆盖。线上带动居民利用“幸福桃源”小程序主动上报情况,线下发挥网格长的“一日双巡”优势、“三长”贴近群众的优势,确保隐患问题及时发现;聚焦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排查。建立了“一日网格长”制度(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街道机关干部,每周选择一天下沉到社区深入网格走访),以及通过“带案下访”等领导干部走访的工作模式,紧盯重要节点,做到迅速响应;条块排查线型结合。针对辖区重点关注个体进行常态化走访,一人一档,动态清晰。同时,按照市委政法委、区委政法委的最新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把独居、离异、空房子、总也见不到人等情况列为重点,正逐步实现一户一档、一人一档,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四象限”预警机制,风险指标早监测。事件因“轻、重、缓、急”的不同被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应在1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上报至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第二象限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至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第三象限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在1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上报至街道分管领导;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半月例会上进行风险预警。例会由街道政法委员主持,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各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及涉事科室科长参加。各单位将重点、难点案件提前上报,在会上专项研讨调处办法。去年以来,共研究风险化解预警事件50余件。

用“情、理、法”来调解,筑牢风险化解防线。以情化人,“三长”联动实现“即访即调”。桃源街道织密区域和谐稳定防护网,组建了由46名网格长、188名楼栋长、540名单元长即“三长”为主要成员的“和事佬”矛调排查化解服务队,建立了“一日双巡”走访制度,及时掌握辖区矛盾纠纷动态,听取群众建议。“三长”多是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凭借多年的邻里感情和自身威望,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即访即调”,将矛盾纠纷有效解决在萌芽状态;以理服人,多方协同实现“联访联调”。以桃源街道调解委员会为指挥中心,由街道平安建设服务科负责对居民反映的事件进行分析研判,调动职能科室、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开展“联访联调”,筑牢风险防范、矛盾化解的第二道防线。随着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调解力量的介入,根据“有理讲理、无理稳定”的原则,有效化解了“广告牌砸车”、东大桥早市噪音扰民等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率达到100%;以法育人,逐级包保实现“包案包调”。桃源街道将积怨较深及法院委派、委托需要调解的重大纠纷事项,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案领办,实行“包案包调”机制,有效化解疑难案件和信访积案。同时,桃源街道整合辖区司法资源力量,开展普法宣传60余场次,法律公益讲座、律师咨询10余次,有效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筑牢风险化解、积案破解的第一道防线。

发动社会组织参与 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现在开庭!”随着小审判长洪亮的声音响起,“童心筑梦、法护未来——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宣传活动”正式开始,10余名青少年身着法袍、公诉人制服、律师袍等“入庭履职”。

“现在核实当事人身份。”

“被告人有无证据提交法庭?”

“由证人出庭作证。”

“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庭审”现场气氛严肃,大家各司其职,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宣读判决结果、法庭教育,真实完整地呈现了案件审判过程。观众随着程序推进不断深入了解案情,沉浸式参与了这场生动的“庭审”。这是日前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检察院“萤火虫”未检工作室、桃源街道桃源社区、长春市益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和长春小义工共同携手,在桃源社区活动室内进行的一堂特殊的“法治教育课”,也是社会组织参与平安街道建设的一个缩影。

桃源街道于2017年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每年利用社区党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开展公益微创投项目,其中包括“幸福零距离——行动不便高龄空巢老人关爱项目”“童心向阳·温暖护航——桃源社区亲职教育提升项目”“助力‘三长’、幸福居民——桃源社区‘三长’志愿者赋能计划”等,现已连续开展七届,涵盖了特殊群体帮扶、空巢老人关爱等70多个法治服务项目,受益群众上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源街道在服务未成年人上求突破,打破了传统帮扶形式壁垒,引进长春益友社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项目作为支持,针对辖区未成年人开展自护知识普及教育、心理疏导及测评活动等相关社工服务,为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服务。同时,围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禁毒教育、自护教育等方面,设计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专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项目,积极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了“大朋友计划”涉案未成年人帮扶行动、反毒大篷车——未成年人移动禁毒教育、“我是小小检察官”未成年人体验、“益友相伴·守护青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社工服务等项目化服务活动60余次,受益未成年人1200余名。

2019年9月,桃源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期“双零社区”试点单位。在试点期间,社区内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青少年等人数均为零。

为解决辖区内空巢及其他老年人群体的就餐难题,桃源街道引进了南关区吉善老倪快餐服务机构,成立了长源社区敬老餐厅,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了很多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在敬老餐厅,处处都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餐厅,只要花上10多块钱,就可以吃到四荤四素、两汤一饭的营养午餐,还可以结识新朋友。”“饭菜味道很不错,很合我们的胃口,这是家门口的食堂啊!”提起长源社区敬老餐厅,辖区老人都赞不绝口。

据长源社区党委书记刘婷介绍,餐厅服务范围覆盖1.17平方公里的区域,优先满足20个小区内7850位60岁以上老人的餐饮需求。长源社区敬老餐厅秉承着“温暖老人幸福家”的理念,为老年人提供绿色健康的营养膳食以及干净、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老人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

有人说,在桃源街道,处处能感受到平安和谐、欣欣向荣的氛围。“建和谐家园、护一方平安,这是我们的责任。为了群众安康,为了城市发展,我们永不止步!”桃源街道党工委书记程金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