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10月7日开始,这一轮巴以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4个多月时间了。目前战局已经十分明朗,以色列采取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逐步攻占了加沙大片地区。

就目前来看,加沙仅剩下了拉法一地还掌握在哈马斯手里。胜负看似已经毫无悬念,就看以色列会如何在拉法结束这场战争了。

说实话,内塔尼亚胡力排众议,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坚持要荡平哈马斯,进军整个加沙,的确顶着巨大的压力。那么他为啥非要这么做?简单一句话:哈马斯对以色列不重要,但没有哈马斯,对以色列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变以色列的生存环境,是历代以色列话事人的重任

以色列的前话事人梅厄夫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阿拉伯人放下武器,他们立刻就能获得和平,以色列人放下武器,第二天就会被消灭。

这足以说明以色列这个国家从1948年建国以来,所面临的处境。他们一直以来,最迫切想要的,就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几乎成了历任以色列话事人的任务。

第一,通过战争,获得生存权

1948年到1967年,是以色列寻求生存权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以色列,面临着阿拉伯世界的围攻,稍有松懈就会被直接灭国。

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成立第二天就遭到了阿拉伯各国的围攻,好在当时美苏两国都站在以色列这一边,因此让以色列扭转了局势,不仅保住了生存权,而且还额外获得了一片土地。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同样面对着阿拉伯联军的威胁,这次以色列先发制人,炸毁了阿拉伯联军的空军基地,获得了制空权,花了6天就取得了大胜。这回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由此可见,以色列初期通过战争,确保了自身能够存活下去。如果不打一架,就想安安稳稳坐江山,那是不现实的。阿拉伯人凭什么让你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归还西奈半岛,与埃及和解

1967年以后,以色列也意识到,周围的生存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如果不跟临近的几个阿拉伯国家处好关系,那以色列每年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防守边境,而且效果肯定不会好。

从这以后,以色列开启了新的战略计划,以土地换和平。这里的土地当然不是他们的本土,而是他们在前3次中东战争中打下来的战利品。

为此,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过后,以色列开始与埃及接触。双方在1979年签署了《埃以和约》,从此以后恪守和平协议,再也没打过仗。

作为代价,以色列将整个西奈半岛全都还给了埃及,这地方不仅是埃及的屏障,同时也是苏伊士运河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其战略位置可见一斑。

第三,帮助约旦对付巴解,与约旦和解

以色列的另外一位邻居,就是约旦了。约旦哈西姆王朝,原本也是反对以色列统治巴勒斯坦的,毕竟他们也想获得约旦河西岸包括耶路撒冷的大片地盘。

不过1967年以后,约旦这样的心思就淡了,毕竟打不过啊。而且他们和以色列靠这么近,战斗力又不如人家,十分担心哪天会被以色列给吃了。

1967年以后,大量巴解成员带着几十万难民逃到了约旦暂住,结果他们却占山为王,打算在这里建立国中之国,甚至多次伏击约旦国王侯赛因,打算干掉他,取而代之。

这事儿引起了侯赛因的强烈不满,但是实力不济,关键时刻,以色列帮助约旦国王一起,在1971年将巴解赶出了约旦。

从此以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暧昧了。尤其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前,侯赛因甚至亲自跑去提醒以色列,让他们小心防备。

1994年,约旦也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自此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第二年,以色列便将占领约旦的340平方公里的土地还给了约旦。

由此可见,以色列的战略目标,一直都是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哪怕用打下来的土地作为交换也没关系。他们人口并不多,压根不需要那么多土地,只要保住基本盘,好好在内部搞科研、搞发展,再到世界各地进行投资合作,一样能让自己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下拉法,才算真正断了哈马斯的后路

很多网友担心,以色列之所以要打哈马斯,主要是馋加沙这块地盘。其实这就是杞人忧天,我们刚才分析过了,以色列的战略目标,从来不是获得更多的土地,而是为了获得和平的生存环境。

如果以色列真的要加沙这块地盘,其实早在1967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以色列完全可以趁着当地巴勒斯坦人还没生那么多孩子的情况下,将这里占为己有。毕竟这段时间,加沙地区一直都是以色列掌控。

到了2005年,以色列才退出了加沙,并且撤走了所有犹太定居点。也正是这以后,哈马斯在加沙站稳了脚跟,开始谋划和以色列武力较劲的事情。

过去哈马斯也袭击过以色列,而且经常是派一些年轻男女,身上绑满了炸弹,到闹市区把自己给点炸了。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可怕,为此,加沙的围墙就这么建起来了。那时候以色列主和派掌权的情况较多,且爆炸规模不大,因此以色列算是忍了。

这次阿克萨洪水计划,算是彻底惹怒了以色列主战派,恰好内塔尼亚胡是主战派的代表,这不是捅了马蜂窝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塔尼亚胡也是有历史使命的一个人,他也想进一步改变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光靠围墙根本无法真正平息巴勒斯坦主战派的进攻,为此,只有彻底消灭哈马斯,让加沙换一个管理方式,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以色列的生存环境。

现如今,哈马斯只剩下了拉法这一座城可以坚守,如果打下这座城,那哈马斯将无险可守,只能坐以待毙了。

反过来说,如果现在以色列停手了,那就是给哈马斯留了一口气,为哈马斯将来反扑埋下伏笔,估计谁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各国也别劝了,内塔是一定要打拉法的,而且要灭掉整个哈马斯,这是他的历史使命。

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该下岗就下岗,该算账就算账,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遗憾了。只要办成了这件事儿,他本人,在以色列内部一定也会和梅厄夫人、贝京、沙龙等人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马斯还有后手吗?大概率会和当年的巴解一样

不少媒体说,哈马斯很能打,把以色列拖住了4个多月,可见战斗力非常强悍。其实倒也不能这么说,为啥呢?

  • 第一,这是巷战,哈马斯是主场,以色列是客场。哈马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足以拖住以色列,而且因为是巷战,所以不少大型武器都派不上用场,只能让士兵冲在前面。
  • 第二,哈马斯的隧道有四五百公里那么长,这绝对是他们的秘密武器。你永远都不知道哈马斯会从哪个方向突然冲出来对你发动突然袭击。
  • 第三,哈马斯在加沙还是有一定人望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否则他们修建四五百公里的地道,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传不出来。有当地部分人打配合,总能在短时间内拖住以军。

即便哈马斯占了不少优势,但实力差距摆在那里,如果正面打得过,去年10月还用得着偷袭吗?所以说他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哈马斯背后的大哥,并没有像北约支持乌克兰那样支持哈马斯。

拉法一旦被攻破,哈马斯的下场就会跟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后的巴解一样。

  • 首先,哈马斯的主力人员损失惨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再组织起一个像样的集团。
  • 其次,哈马斯的核心团队必须离开加沙,甚至必须离开整个巴勒斯坦,以此确保以色列的周边安全。
  • 再者,哈马斯如果还想对巴勒斯坦有影响力,唯一的一条路,或许就是学习当年的巴解,与以色列讲和,重走一遍前辈的路。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当年巴解对以色列的恨,远超哈马斯,不也讲和了么?

由此可见,哈马斯并没有什么后手,单纯靠胡塞武装在红海那边折腾一下,压根就无法对以色列构成任何威胁,至少不会动摇以色列主战派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狭隘的民族观念,已经很难解释巴勒斯坦的局势了

目前网上不少人,一个劲儿地鼓吹,这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以色列从建立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他们国内的阿拉伯人并不少。

此外,你以为巴勒斯坦国就没有犹太人吗?不好意思,还真有。所以说,这不是某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你在以军内部,随处可见阿拉伯人的踪影,这就是事实。

还在用狭隘的民族观念来解释这一地区的纷乱,那就显得太愚笨了。目前的情况,其实就是两个集团之间的争斗。一方是以内塔为代表的以色列主战派,另一方是以哈尼亚为首的巴勒斯坦主战派,仅此而已。

以色列境内有大量反战人士和集团,巴勒斯坦境内同样也有。目前就是两只好斗的公鸡在搏斗,都想把对方彻底消灭,那只有在战场上见真章了。

别看其他国家一个个都在谴责以色列,但真正出手帮助哈马斯的国家又有几个呢?别的不说,阿拉伯国家一个都没出手,这就足以表明,他们也只是看客,并不想趟这趟浑水。

连自己的同胞国家都不肯插手,那其他国家就更不愿意直接插手了。所以说,只能让战争解决所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