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出了六条规定,其中有一条为“不以人名作地名”,这是因为主席担心会产生个人崇拜、过度命名的问题。

不过也有例外,有几个城市就是以在革命道路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烈士命名,比如说河北沧州有一个代管县级市叫黄骅市,为的就是纪念黄骅烈士。

黄骅烈士的牺牲非常可惜,他经历过多次反“围剿”、走过了极其艰苦的长征,没想到的是却在1943年被自己人暗算。那群密谋杀害他的人特别狡猾,中央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而抓获凶手,那都是建国后的事了,其中一人被发现还多亏了萧华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骅原名黄春生,1911年出生于湖北阳新木石港区凤凰乡,他的幼年非常不幸,堪称是地狱级别的苦难。他的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早早操劳过世,不久他的两个姐姐病逝,随后他的哥哥也因为血吸虫病去世,他的母亲受不了这接连的噩耗也离开了人世。

这短短几句话,放在黄骅身上那可是彻骨的伤痛。唯一庆幸的是,他有一个善良负责的嫂子。

嫂子柯九菊虽然跟黄骅没有血缘关系,但为了照顾黄骅,她放下面子去沿街乞讨,让两人没有被饿死。后来柯九菊东拼西凑弄了一笔钱让黄骅去念私塾,只是念了一年实在无以为继了,黄骅也只好开始自己学着谋生。

年仅9岁的黄骅第一份工作是在私塾里做炊事员,人比灶台没高多少,却要围着锅碗瓢盆忙上忙下。不过这份差事他觉得很快乐,因为闲时还能在旁听听教书先生授课,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内心感到了些许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黄骅还给地主家放过牛、跟木匠师傅学过艺,如果在旧社会,一辈子或许就这样过去了,幸好,革命浪潮改变了这一切。

在黄骅15岁时,农会开始在阳新发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运动,黄骅看到这一切深受触动,很快就投入其中。因为他表现出色,还成了凤凰乡儿童团团长。他带领着一群年纪不大的儿童传递情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只是反动派没多久便挥起屠刀,国民政府阳新县县长张鹏翎、县公安局长艾道生等人联络了一伙暴徒在当地制造了血腥惨案,农协特派员成子英、农协会员谭民治、石树荣等九人被拖到城隍庙,吊起来殴打示众,最后还浇上煤油火火烧死。

如此暴行令人发指,随后反动派又通缉了阳新县内的共产党员,当时的黄骅因为年纪小躲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并没有因此退缩,几个月后,中共阳新县委重新恢复,黄骅的家乡也建立了区委。1929年,在区委书记袁凤鸣的介绍下,黄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年底,驻大冶县城的国民党独立第15旅第2团第2营与彭德怀红5军红五纵队联合进行了反蒋起义。

大冶距离阳新不远,黄骅听到这个消息后,带领了一些同志前去投奔,由此加入了红5纵队。纵队政委何长工见到黄骅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样子,赞赏道:

真是一匹骏马,你将来一定能驰骋疆场。黄春生......不如改个名字,你就叫黄骅吧,在革命的道路上驰骋下去,振兴中华!就这样,黄春生成了黄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式成为红军的一员后,黄骅极其勇猛,他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屡立战功,职务也节节攀升,到长征之时,他已是干部团营政委。这支部队成员可都是干部,团长就是开国大将陈赓,所以黄骅这个营政委级别也不低了。

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黄骅在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大)学习了一阵,1937年9月随115师前往晋西南参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太原失陷后,黄骅奉命率领几十名军事干部在晋西发展武装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拉起了一支晋西南游击支队,人数高达2400多人。

为了提升战斗力,黄骅多次让部队去袭击小股日军,经过一番磨炼,他们迅速成长为能打硬仗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央的命令下,晋西南游击支队跟115师补充团合编为115师晋西支队,由陈士榘担任支队长,黄骅担任副支队长。在二人的率领下,晋西支队成了山西知名抗日武装。

黄骅对局势的认知特别清晰,他知道无法跟日寇硬拼,所以每次就专门打击敌人薄弱处,开展运动歼敌。中央见他能力突出,随后又调任他为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等职。

但没想到的是,他却在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