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金秋时节的中南海怀仁堂中正在举行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同时也是对戎马一生的共和国将领们最好的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谭政大将

然而,在新中国“开国十大将”中却有一个人从来没有指挥过一场战斗,但是却被毛主席亲自批准其为开国大将军衔,排在第五位,仅次于自己的大舅哥陈赓,而这个人就是谭政大将,我军必不可少的政工大将。

1926年,学得一身本领、满怀着一腔热血、誓要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的谭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南湘乡的楠竹山村,然而,这个封闭的、封建思想还很浓厚的小山村又怎么容得下新思想洗礼后的谭政来“胡作非为”。

万般无奈之下,谭政只好遵从家中的意思,来到村里的小学做起了小学老师来打发时间,不久之后,谭政就和好友陈赓的妹妹秋葵喜结连理,然而,平平淡淡的生活驱不散谭政心中的苦闷,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对于外面时事的关注,他始终没有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谭政旧照

这一年的7月,国民政府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北伐宣言》,谭政心中的革命火种再一次被点燃,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达到了湖南,看着这高涨的革命形势,谭政心中的阴霾也是一冲而散。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舅哥陈赓的来信更是让谭政再也待不住了。原来,陈赓已经在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中当上了特务营的营长,这一次来信就是专门让人接妹夫谭政去武汉参加革命的,接到信后,谭政喜不自胜,在得到妻子的同意之后,谭政马不停蹄直奔武汉而来。

在陈赓的介绍之下,谭政很顺利地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由于他的文化程度很高,是军中难得的“秀才”,于是就在连队中做起了上士文书,开始学习持枪、瞄准等等最基本的军事技能,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穿上一身戎装的谭政与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青年时期

军事训练结束之后,就在谭政一心赤诚、准备报效国家的时候,风云突变,李大钊被害,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无数的共产党人、爱国民主人士被残忍杀害,中国革命随即陷入低潮,但是,面对这来势汹汹的白色恐惧,谭政不仅没有被吓倒,反正更加坚定了他要革命的决心。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年的9月,谭政率领着警卫团参加了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虽然,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伟大的毛主席对于失败的总结是及时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更是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崭新起点。

毛主席在三湾改编时的讲话更是让谭政受益终生,多年以后,谭政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我很幸运,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毛主席思想的哺育,更加难得的是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自哺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后排左三为毛主席,左八为谭政

在巍巍的井冈山之上,毛主席率领部队创建了我党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革命的第一团星星之火。这一年10月,谭政进入由毛主席一手创办的军官学校中进行深入学习,同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8年2月,文化程度高,笔杆子过硬的谭政被毛主席看中,调任他为前委秘书,对于自己的这位声名遍布三湘大地的学长,谭政早已仰慕已久。来到前委后的谭政,看到毛泽东本人,心里顿时热乎乎的,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着急地问道:“我来前委报到,前委在哪里啊?”

毛主席一听这话,一下子就笑了,他说道:“你找前委,前委就在这儿啊!”

“就在这儿?”谭政一下子还没有明白过来,四处张望了一圈后问道:“其他的同志呢?”

毛主席指了指自己后,又指了指谭政后,说道:“都在这儿啦,一个书记,一个秘书,人齐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泽东(左三)、陈毅(左四)、谭政(左二)、朱良才(左一)在龙岩合影

谭政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前委仅仅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前委秘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毛泽东的秘书。

在利落的收拾完行李之后,谭政随即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谭政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抄写,毛泽东指着里屋桌子上的一叠厚厚的文稿,对谭政说道:“你来这里工作,可要辛苦了,这不,我刚刚为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了个决议,现在还没有来得及抄写,你来了,就先把这件事给办好吧!”

自此,谭政开始了他作为毛泽东秘书的工作,这一时期内,谭政与毛主席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两人畅所欲言、研究讨论,相处十分融洽,谭政有什么不懂的,常常向毛主席请教,很多的问题上,毛主席独到又深刻的见解,让谭政受益颇多,在毛主席的耳濡目染之下,谭政进步飞快。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着南昌起义的部队辗转千里终于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成功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正式成立,谭政出任红四军31团的团党委秘书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谭政旧照

1929年1月,国民党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为了将敌人调动起来,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与敌人进行游击战,红4军主力部队离开井冈山,向着赣南、闽西方向进军,谭政亦随主力部队进行战斗,发展与巩固革命根据地。

1929年春节,向着瑞金转移的红军在大柏地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将身后紧追不舍的国民党军两个旅全数歼灭,俘虏的敌军达到800多人,由于这里不是我军的根据地,部队的吃饭都是问题,就更别提将俘虏训练补充到红军队伍中去了,拿这些俘虏怎么办?谭政犯了难。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让谭政负责这样的工作,根据以往优待俘虏的政策,谭政下令成立了训练和资遣俘虏的工作小组,将俘虏编成了好几支队伍,抽调一些红军的连排干部来进行管理,谭政亲自上阵给俘虏上课,讲共产党的政策。

然而,首当其冲的问题还是吃饱肚子的问题,由于大柏地本来就是偏远的山区,人民群众本就十分的贫困,再加上闽西土匪为患,经常下山进行抢劫。红军刚刚来到大柏地的时候,老百姓们一见有扛枪的来了,吓得全部躲到大山里去了,村里一个人影都没有,粮食也被村里人全部藏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左起:杜义德、傅钟、莫文骅、罗荣桓、刘亚楼、谭政

没有粮食,部队也犯难,这里又没有大土豪可以打,只能靠“征收”来获得粮食。有人提出上山去动员群众,可是还没有等动员群众的人出发,有的部队听到可以进行“征收”,私自就到老百姓的家里找东西吃了。

这一天,正在向红军政治部主任陈毅汇报俘虏工作的谭政,听到红4军军委秘书长周士剑汇报发现有部队违反记录,闯进老百姓的家里拿东西了。周士剑说道:“现在确实很苦,谁的肚子不是咕噜咕噜地叫,但是纪律是军队的生命,红军不讲纪律,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这个军队也难以为继,不讲纪律,要不得!”

过了良久之后,陷入沉思的谭政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想法,他说道:“用了人民群众的东西,吃了老百姓的粮食,损坏了东西,要给钱,如果有的连队没有现钱,是不是可以给老百姓“打收条”呢?等到革命成功以后,再来偿还。拿了多少粮食,全部称斤过称,将斤数写清楚,以后老百姓可以拿着这张收条到苏维埃政府抵交公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毅

陈毅一听这个办法,立马眼前一亮,大声道:“要得。”欣然同意了这个办法,于是,“打收条”立刻就在红军部队中实施了起来。

等到被动员的人民群众回到家乡后一看,纷纷发现,红军与其他的部队大不一样,村里的道路全都被铺得平平整整,打扫的也是干干净净,曾驻扎过部队的人家,所有的一切都归置的整整齐齐,原来上锁的门虽然被打开了,但是家里的东西却是一样都没有少。

红军做饭用的米饭、柴火,全部都清晰的写在一张字条上,端端正正的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等红军打回来之后,就可以用这个字条,前往苏维埃政府领款或者抵交公粮。没过多久之后,瑞金就建立起了苏维埃政府,政府专程派人来到大柏地,由人民群众自报,偿还当年红军留下的欠款。

后来,毛主席在夸赞谭政俘虏工作完成得很好时,还对谭政说道:“听说你还有个创造,打收条,好啊!我一直讲,红军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要有政治观点,咱们的一些同志就是太过于重视军事观点。谭政啊,希望你以后还有更大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在瑞金

自从红军下了井冈山之后,虽然战绩卓越,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军队里的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流寇思想严重,不注重农村的建设,只热衷于向城市进军,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不到位等等诸多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作为军委秘书长的谭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谭政将这些情况向毛泽东进行汇报之后,毛泽东深情地握着他的手,说道:“你的汇报很详细,也很重要,这些问题,看来要召开一次大会才能好好解决,在这之前,请你为我组织几场座谈会,进一步听一听下面的意见,时间和地点由你来安排。”

当时,红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毛泽东在与朱德、陈毅不断的召开座谈会的同时,还与谭政多次深入到部队之中,与方方面面的战士、基层的党代表进行交谈,多方听取大家的意见,每一次座谈会结束后,再由谭政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交给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谭政旧照

一天,毛泽东向谭政说道:“调查工作进行得差不多了,现在应该抓紧进行下一步了。”毛泽东一边说道,一边拍了拍厚厚的一摞调查文件:“请你将这些材料认真地进行归纳总结,写成文件,提交第九次党代会进行讨论,形成大会的决议案,这样部队才能好好学习贯彻。”

接到任务的谭政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连续数日谭政废寝忘食,终于在几天之后,一份字迹工整的决议草案,交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1929年12月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谭政作为正式的代表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也在这一次大会讨论中正式通过,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方向以及原则正式确立了下来,划清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界限,为我党以及我军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3年,谭政所在的红二十二师与红一军团合编,改名为红1师,谭政为红1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红1师就是开路先锋,谭政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中的宣传作用,使得红1师真正的成为了“红军第一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古田会议》油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完胜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决定重建红1师,特意点将陈赓为红1师的师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两位童年的老友第一次成为正式的搭档,也是唯一的一次,毛主席称其为“珠联璧合”。

新中国成立之后,谭政由四野副政委调任至中央总政治部担任第一副主任,成为罗荣桓的第一副手,协助罗荣桓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中,毛主席特意将谭政提了出来,授予谭政大将军衔,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将中唯一的一位政工大将。

1956年,由于过度劳累,让本就病弱的罗荣桓再一次病倒,不得不向中央军委以及毛主席提交了辞呈:

“彭转军委并报中央主席:我长期身体不好,不能工作,而又挂名很多,精神上极感不安,请求解除我总政治部主任及总干部部长等职,以免妨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谭政(中)中与彭德怀、罗荣桓

这一份辞呈的最后,罗荣桓主动向中央提出建议,他认为谭政是接替自己最合适的人选,于是,这一年的年底,谭政被任命为总政部主任。

自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之后,谭政每一年都会抽出好几个月的时间深入部队进行调查与检查的工作,发现问题,就地进行解决,绝不拖拉。

有一次,谭政来到部队检查工作时,听到有一位师职干部在汇报工作中讲到,他们在部队中提出了“大病小干,小病大干,没有病的拼命干”的鼓动口号,谭政听完之后当即就提出了批评,他说道:“这不对,部队!这个口号片面性太大了,不但不会鼓动大家,反而会挫伤战士们的干劲,会使部队中增加病号、大量的减员,战士们的革命热情也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谭政不仅提出批评,还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谭政提出,用“小病休息,大病住院,没有病得好好干!”来替代之前的错误口号,同时还纠正了部队中“早上班,晚下班,打夜工,不过星期天”的错误做法。

不仅如此,在谭政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时候,提出“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口号。针对新时期的军队建设,谭政狠抓部队文化知识的学习,致力于提高部队的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谭政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很大比例的战士都是来自农村,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小学文化程度都已经是很高的了,初中毕业更是少的可怜,一支没有文化的部队,又怎么能够适应正规化和现代化的战争?

为了给部队“扫盲”,谭政专门请来知识分子来给战士们、干部们进行授课,向全军普及文化知识,提高部队的文化素质,向着我军的强军梦迈出重要一步。

也许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谭政作为新中国高级将领中“儒将”的代表,更是被人们称之为“夫子”,赞誉他为人处世有学者风度,有知识分子的刚直,而也恰恰是这种刚直,让将军的后半生饱受磨难。

1966年,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波让谭政被关押了起来,而这一关就是整整9年的时间。1975年春节前后的一次会议之上,毛主席谈起了被关的老干部时,突然问道:“那个谭政哪里去了?”

在毛主席的问询之下,有关部门赶紧将谭政的相关情况进行上报,周恩来总理趁机提出解放谭政的要求,谭政这才得以重新得到解放。

重新出来工作的谭政仍然壮心不已,1978年,谭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虽然病魔缠身,身体虚弱,但是对于工作,谭政依旧是那么的认真负责,每一份送来的文件,他都要一份份的亲自过目审阅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79年,谭政(右)参观辽沈战役中攻克四平的图片展览

1986年6月,谭政在医院度过了自己的八十岁大寿,徐向前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向谭政发来贺信:“您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建树,您对革命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