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废弃的荷泽南站,近日,却因一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红——郭有才,通过“直播翻唱”的形式,于一夜之间,让其人与车站比翼齐飞地爆红起来。

13岁时,就辍学走上社会的郭有才,似乎除了直播翻唱,因此被流量捧红之外,貌似他并无别的天赋异秉之才,但现在,不仅他本人红了,而其窜红之地的荷泽南站,也一起鸡犬升天,同享“荣华富贵”了。

原来,郭有才火了后,全国各地的网红们,随之川流不息地汇聚于此——这似乎让人有了一种当年红袖箍一戴,全国大串联的热闹劲儿。

但就在当地政府开始把郭有才捧为旅游大使,更是投资改善南站直播环境时,不同的声音,也反向涌起——特别对于鱼龙混杂的直播大军,产生的参差不齐直播内容及价值倾向,引发了很多批评的声音。

于是,才搭起的直播舞台,刚翻修的马路,还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奉上的移动信号车,都在“停播三个月”叫停令中,一下子将自己玩完了!

多一些思考,其实,这并非只是“郭有才+菏泽南站”那么单一的现象,它更像是当下中国的一个典型性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网红经济不能仅浮于表面热闹,缺乏“底层逻辑”的坚强支撑则不牢靠。

同在山东的淄博,去年红极一时的“烧烤”流量,现在还能烤得热火冒油吗?怎么感觉已恢复到过往的常态了呢?

事实上,仅靠一个饮食种类的烧烤,真的无法支撑起整个淄博经济、文旅的强劲与长远发展。

当然,通过烧烤符号,烤出了天大的流量后,淄博如能将其中总结出的经验——如人性化管理,贴心服务意识等积淀下来,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网络直播经济与文化,其实更需要在热闹、浮华、虚空的表象之外,找到知识、文化、价值的积淀之“底层逻辑”,否则,一切将如浮云。

即使没有管理者的外力介入,也很难热闹个一年半载,便会自动烟消云散了——若不能提供更深层次与长久价值的内在之物,网红经济的走向,最终都会是过往烟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一个跟风模仿、拾人牙慧的国度,永远都会落后一步。

一个郭有才红了,千万个“某有才”来了——其实,郭有才本身,就是一个翻唱者,本就缺乏真正原创的根底,而那些跟风而来的模仿者,又有几个真正具备出类拔萃的网红素养与原创基础呢?

郭有才的“模仿之才”,跟风者再去模仿“模仿之才”,如此模仿,无穷尽也,但却不代表着我们的国家、社会、国民都有“才”了。

越是跟风者众,越是亦步亦趋,走别人走过的路,就越会走向无路可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一道理,亦适用于“网红艺术”也。

网络直播中的“全民模仿风”,像极了我们这个国度在创新方面的现状——热衷于成本低、来钱快的模仿,却懒于难度大、投入高的创新工程。

像近、现代以来,我们有多少引领世界的“从0到1”之发明创造?即使现在,我们已算得上是互联网科技大国了,但是,仅言互联网时代的发明创造,我们又有几项拿得出手的成就?事实上,值得说道的,也基本上是模仿的结果。

网红直播经济的出现,让模仿的门槛,下降到了人人可为的地步——无论是直播形式,还是内容的生产,以及文化、思想价值的创造,可以说,我们的直播行业里都较为缺乏,特别是普通民众,大多都是在模仿、对口型、改编这类最低层次的直播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郭有才,也只是最低层次的“翻唱才华”,网上可谓是一抓一大把。只不过是平台、流量等“时也运也”之巧合,让其得以突然一夜爆红而已。

但这样的低成本窜红之标本,越是受到“模仿一代”的直播群体之跟风,这也就是荷泽南站何以直播者众,甚至是到了“群魔乱舞”地步的主要原因。

可风头一过,流量飞快流失也势在必然,真的不用管它,过不了太久,荷泽南站的网红直播流量,就会在公众的无比厌倦中,自动走向“涸泽而渔”了。

三是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心理的典型性折射。

从不名一文,到一夜成名、突然暴富,郭有才最吸引人之处,当然不是什么“有才”,而是泼天流量扑面而来后的“有财”!

全国各地网红随之而来,大都怀着这样的“一夜暴富”心理,否则,在哪儿直播不是一样?何必拥挤于已停用的荷泽南站呢?

而一夜暴富心理,也正是“不劳而获”思维的折射——本来,很多才艺平平、毫无新鲜内容与价值输出能力的人,都想凭着一部手机、一个自拍杆,夜夜不睡地直播,这成了他们唯一的工作、事业和人生。

当这样的人几乎是成千上万、甚至以亿计的出现时,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形态与现象。如果我们的国人,一直都处于“以直播为生”的状态,那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个体“病了”,甚至可以说,是这样的社会“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不劳而获的一夜暴富”,都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常态。

如果如此之众的人,以“直播”的方式,就想个个获得郭有才、李佳琦、董宇辉那样的泼天富贵,他们岂能知道:这些人为此的积累与付出,却又是超出了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呢!

所以,“人人都去干直播”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病态的成分,而当过了直播风口的幸运期后,真正的有才者,才会成为其中的主角与翘楚。可现在一拥而上的普通人,都不过是被这波网红经济踩在脚下的一个个试验品而已。

四是人人直播想成网红,是社会走向“娱乐至死”的投射。

在这个早已步入“娱乐至死”的时代里,网络及“网络直播”的推波助澜,让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走向了更为全面和极致的程度。

点击一下网上的直播间,可以说,其将人类所有的形态、心态、思维与现象,都能应包尽包于内了。

这其中,可以说90%以上,都是娱乐性的边角碎料——当其占据了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时空,数以亿计的人民,就会沉醉其中,况且,还能一边赚着打赏钱,以及开店网购,赚个仨瓜俩枣,则无数人天天面对着手机,直播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

是的,当人们大都沉浸于娱乐至死中,就不会思考更多、行动更多,我们的社会也就此会安静和安全了很多——但是,这样一个几乎全民沉醉于娱乐之中的国度,想来在其他更需要人们追求的方面,就要失去得更多、更多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是“一活就乱、一管就死”的管理思维在作怪。

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当然并非一无是处,它是网络社会、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们批评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时,并非要全盘否定其客观必然性,更非说它全是负向的作用。

因为与“经济”二字挂钩,说明其在市场经济方面产生了作用——特别是直播带货,显然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向作用同样明显。

因此,管理者不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像对郭有才及菏泽南站的一夜爆红,管理者前后的矛盾做法,形成了极为强烈鲜明的对比。

难道,只要存在一些问题,就真的只有全部关停,这种一了百了的招数了吗?

其实,菏泽当地如此突然禁止的做法,不仅让其此前得到的泼天流量红利戛然而止,且反而因此受到不少负面的评论,两相抵消之下,荷泽这一波流量,玩得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如果是因势利导,做好引流、服务与管理,怎么可能如此之快,于一夜爆红之后,又于一夜之间,便成了自我掘坑,把“荷泽南站”变成了“涸泽而渔”,走向了自我断流的尴尬呢?【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