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都要对学生发展负责,也都希望学生变好,但为什么会出现家长和老师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不理解老师,并不是家长不想理解老师,而是缺乏沟通。老师在学校管理学生,相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就是领导,学生就是下属,而家长的角色隐藏了,却并不是不起作用。学生在学校和同学、老师接触,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特立独行就是好的,有钱花就是好的,不管钱是怎么来的;有权就是好的,也不管权力是如何获得的。不但中小学生这样认为,而且大学生会这样认为,家长们也会这样认为。老师教育学生不要这样认为,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在教育方面老师推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家长认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抵牾,甚至背道而驰。究其实,还是书本宣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宣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抵牾,甚至背道而驰。家长很喜欢让孩子自由发展,而学校本身就是约束人、教育人的地方,岂能让学生自由发展?

倘若学生们都自由发展,还要学校和老师干什么?老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榜样。可是,一些老师受到官僚主义的影响,不但官气十足,而且吃拿卡要,弄得学生和家长很不喜欢。长期如此,有些家长就会对老师产生一些成见,甚至出现矛盾,要到学校和老师理论一番。不排除一些老师道德品质不好的情况,而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不懂教育,不理解老师,以己度人,就会出现激化矛盾的现象。老师教育学生没错,但不能出现过激的教育手段。现在的家庭孩子少了,不是不能生育,而是生育和养育孩子成本太高,致使一些家庭不要孩子,或者只要一个孩子,不敢多要孩子。于是,在生育率低的情况下,孩子变少了,成了家里的宝贝。这样的宝贝们进入学校,接受老师管教,就会觉得不自在,甚至会把自己的偏见告诉家长,让家长也产生一定的偏见。

孩子的话一般都会带有某种偏见,即便家长看待世界,也会产生某些偏见。人们不是圣贤,不可能看得太高远,而教育属于事业,需要人们看得高远,而不能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一些家长却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没有看到更高远的未来。毕竟,教育是长久的事业,叫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一代都需要接受教育,需要通过教育获得好的发展。可是,有些家长本身认知程度不高,不知道教育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教育的长远目标,只是抱定了对教育的成见,就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产生了严重的偏见,不跟老师沟通,就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加上媒体的一些报道和渲染,让一些自以为是的家长们感觉懂了教育,就要和老师理论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贵们会比较高调,认为老师应该怎样教孩子,而且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其实,他们不懂教育,却要求老师这样那样,岂不是用权力或资本干预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老师在学校比较强势,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种干预过程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言语侮辱,有肢体冲突等,容易产生矛盾,尤其容易让家长不理解,也触犯了法律。一般来说,老师的教育方式比较正规,不会出现太多体罚措施。但家长们似乎受到了媒体的蛊惑,要对自己孩子进行一番教育,让孩子汇报对老师的种种不理解,也就产生了矛盾。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家长要信任老师,就把孩子交给老师教育;不信任老师,就自己教育,或者另请高明,不能事事从坏处想,事事埋怨老师,也就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倘若因为这些矛盾产生肢体冲突,就变得更没有什么必要了。

老师需要和家长多沟通,消除信息差。毕竟,很多学校都实行封闭性管理,不是家长能随便进入的。一些家长不放心,要孩子汇报学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甚至要学生说出喜欢哪个老师,不喜欢哪个老师。学生反映的情况只是自己理解的情况,却并不全面,也不客观。仅凭这一点点信息做出判断,就容易让家长们陷入偏执的境地。学校不是法外之地,老师们不敢以身试法,有着这样的底线,家长们应该放心。当然,不排除个别老师存在道德问题,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存在违法行为。只要老师放下身段,不去发号施令,不去强迫家长干什么事,经常沟通,确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就会消除一些矛盾,让家校关系变得好起来,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事实没有那么理想。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始终存在,甚至互相猜疑,经常往坏处想,这就需要保持学校信息的公开透明,更需要家长和老师互相理解,而不能互相猜疑,以至于矛盾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