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鸟类学生态学博士自然好奇对本次选登作品的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摄者:刘汉坤

拍摄地:德阳文庙

拍摄时间:2024.2.6

红嘴鸥

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

学名: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鸻形目鸥科彩头鸥属

红嘴鸥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海鸥”了吧!青岛、昆明和德阳等地每年冬天都有很多游客前去赏鸥。虽然俗称“海鸥”,但你会发现这些西伯利亚的来客可能都没有机会见到海。这里的红嘴鸥已经跟人类混得很熟。这两张照片里鸟跟人太近,照片都拍爆框了。第一张照片上的个体,从翅膀上棕褐色的斑纹和橙色的嘴来看,还是一只2023年出生的未成年的个体,再过一年,它就会变成第二只个体的模样。作为中文名,红嘴鸥突出的是“红嘴”,而其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突出的是黑色的头。可是这白白的红嘴鸥头,哪里黑了呢?还需要再等几个月,它才会变成黑头的模样,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了繁殖的准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y©Hans Hillewaert, CC BY-SA 3.0,

鸟类跟人类混熟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忧的是这种“亲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投喂实现的。一方面投喂的食物不一定对鸟类是健康的,另一方面,可能人和鸟类都会带有有害于对方的微生物。因此还是建议对野生动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顺便说一句,喜欢观鸟的朋友前往德阳,可以去鸭子河逛逛,那里是有名的观鸟热点地区,说不定能找到青头潜鸭和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摄者:刘汉坤

拍摄地:上海枫泾古镇

拍摄时间:2023.5.3

普通鸬鹚

英文名:Great Cormorant

学名:Phalacrocorax carbo

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

站在船上的是普通鸬鹚,它的中文学名就叫做“普通鸬鹚”。“普通”二字不是说它们很普通,只是说它们是最为常见的“鸬鹚”。鸬鹚是潜水捕鱼的高手。古时候的渔民在野外捕捉到的鸬鹚后,剪掉它们的一部分飞羽,让鸬鹚无法飞行,只能乖乖听渔民的“号令”。鸬鹚在水下没办法吞咽食物,只能回到水面之上之后借助重力把鱼吞到肚子里。渔民们往鸬鹚的脖子上套一个皮圈或者一圈草绳,这样鸬鹚回到船上后只能乖乖把鱼吐出来,换取渔民的一些小鱼小虾作为回报。普通鸬鹚因此也被叫做“鱼鹰”。但实际上普通鸬鹚跟鹰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现代渔民早已不需要用鸬鹚打渔了。这些鸬鹚在枫泾古镇的作用就是演员,站在船上接受游客的拍照打卡。但它们仍然需要剪掉飞翔的羽毛,并用绳子拴在船上。鸟啊,还是应该在自然界自由自在的才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摄者:刘汉坤

夜鹭

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

鹈形目鹭科夜鹭

提起夜鹭,就不得不想起之前有网友把它当成企鹅的故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夜鹭混在企鹅群里偷吃的事情,夜鹭隐藏得简直“天衣无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只夜鹭在木桩子上站得非常端正。跟鸬鹚一样,夜鹭也是以捕鱼为生。照片拍得如此清晰,主体明确,背景虚化好看,肯定不能再认成企鹅了。但是当它飞起来的时候,从地面上逆光看就容易看成——乌鸦。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误,被嘲笑了很多年。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发现,夜鹭的学名 Nycticorax nycticorax是由两个相同的词组成的。Nycticorax来自古希腊,是“夜晚”和“乌鸦”的组合。“夜晚”是指夜鹭经常在夜里活动,而“乌鸦”则指其叫声有点像“乌鸦”。虽然我听起来没有那么像乌鸦,但至少说明当年我把它认成了乌鸦,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花朵照片征集!

夏天到了,一起拍花吧!

来稿请直接私聊本公众号发送,请附拍摄者及任一联系方式(很重要)、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文字说明。

参与即认为同时向《科学画报》动脑筋栏目投稿,您的作品有机会登上《科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