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年来,国内运营商都在致力于用5G等数字通信技术与工业知识相结合,打造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工业互联网往往被认为是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参考体系。

近日,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在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主论坛上提出,中国联通基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更进一步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向新型工业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中国联通已成功打造超过1.6万个工业互联网项目,并构建了4000余个5G工厂,尤其是其商业模式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近乎达到100%。

范济安介绍道,在宁波,中国联通与海曙区政府及蓝卓共同创建了云机制衣这一合资公司,其目标群体主要聚焦于中小企业。至今,已连接的企业数量已突破200家,其中超过20家企业已成功实现产业数据的共享流通,并利用这些数据能力转变其生产方式,从原有的批量化生产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小单快返生产模式。

在规划联通工业互联网的新发展方向时,中国联通致力于“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的生态底色。往常在谈到绿色低碳与节能减排时,我们常聚焦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国际上将排放量划分为三种范围:范围1指的是直接的碳排放或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涉及企业的电力能耗、制冷制热制气等;范围3则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碳足迹。范济安表示联通在注重碳排放的同时,特别关注企业用电能耗。在刚刚过去的北京中关村论坛上,有些欧洲代表提到全球工业用电量占据全社会用电量的40%。考虑到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以及其绿色可持续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的工业用电量会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40%。根据中国能源报的统计数据,我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以上,其中高能耗产业尤为突出。

在过去五年的5G工业互联网实践中,中国联通充分利用5G技术为工业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其中,搭建5G专网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实现工厂内各类设备的联网、数据采集以及各类应用如生产执行闭环管理、设备预测性维护和质量自动检测等。其中,针对工业企业设备能耗的管理也是重要一项。

除了为工业企业提供能耗云管理服务外,中国联通还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了新的尝试。蜂巢新能源拥有600多亩的工业园区,他们将园区的综合能源服务,包括电力交易、新能源电站、制冷制热、水处理等全部托管给联通。这种托管模式不仅提升了能源管理效率,还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甲方在支付能源托管费用的基础上,还会根据能耗管理效率的提升与联通分享节能带来的收入。

从能耗管理到综合能源服务的拓展,反映了中国联通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深入参与。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力市场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如何有效消纳这些新能源电量已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基于前期在能耗管理和5G工厂建设方面的积累,中国联通已具备成为复合聚合商的条件,能够像电信行业的虚拟运营商一样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的开放或虚拟电厂的试点中。

作为复合聚合商这一新兴角色的扮演者,中国联通将充分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契机,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开放试点,推动电价和发用电计划由政府管制向市场供需决定转变。凭借在5G工业互联网能耗管理和综合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积极探索面向新型工业化和电信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我们将积极参与电网对用电量的调频调峰活动,以此创新服务背后的商业模式。

最后,范济安强调到,中国联通始终高度重视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将数字经济视为自身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未来将继续把绿色低碳纳入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整体布局中,聚焦“数字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特别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联通也在不断探索其他领域的新发展机会,如5G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数据要素的治理与资产化、生成式AI行业大模型等。此外,中国联通还将利用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