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姚龙街太子会已圆满结束,但是以“太子会”名义发出邀请的龙街精彩才刚刚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百年历史的龙街太子会让龙街尽显热闹之风。节日之乐犹存,而如何持续开发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做足“农业+”文章,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的业态融合,推进农文旅融合,努力形成龙街特色品牌的命题,却成为龙街镇更深远厚重的尾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至2023年末,龙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58.81元,同比增长9.7%,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招商引资3.5亿元,水稻、烤烟、石榴、蔬菜、蓝莓“五个千亩”示范产业集群生机勃发,镇域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大姚产业投资开发的热土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品牌和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越时空与民俗的界限,“文旅+农业”的“双向奔赴”

龙街镇,因古时辰日集市而得名,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独特,拥有“优质粮烟之乡、特色果蔬之乡、民族文化之乡”的美誉,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龙街地区民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太子会,作为大姚县十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大姚历史文化的传承线,也是龙街历史发展的原点,也是龙街人民的特色标签,数百年的积淀,不仅让在地民俗文化与城镇经济发展交相辉映,更助推龙街镇成为寄托传统文化情怀、欢庆传统节日的最佳承载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在时代中演进,民俗活动亦在漫长的岁月变化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价值内涵。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度,让民俗活动在激起情感共鸣的同时,又能推陈出新,至关重要,而这也是龙街镇焕新的根基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不完全统计,今年太子会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盛会、繁荣热烈的商贸文化活动等,共吸引了游客约5万人次汇聚,共赴文化盛宴。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细究此次太子会人气火爆的深层原因,近年来龙街镇对于新集镇产业焕新提质所下的苦功,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龙街镇探索实践“363”工作思路,不断扮靓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底色,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划分“粮烟产业片区、果蔬产业片区、经济林果产业片区”三大产业片区,狠抓粮食、烤烟、畜牧、经济林果、特色水果六大特色产业,围绕三大受益群体,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助推企业增效。不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集体增富,还强化联农带农富农,助推群众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在地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并与城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水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印记,这亦是龙街镇的根与魂,也是农业产业布局的长期成效以及城镇更新的发展成效。

扬优势增动力,“黄金区域”释放“阳光价值”

“超长待机”的日照时长造就了龙街农业产业的健康底色。位于黄金纬度线—北纬26度上的龙街镇,生态优越多元,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高,夏可避暑,冬可避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候原因和生态环境成就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大姚的“东大门”、大姚的“粮仓”,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滇龙溪”大米、“龙福”牌早青蚕豆闻名遐迩。水稻、烤烟、石榴、蔬菜、蓝莓“五个千亩”示范产业在龙街遍地开花……

在龙街,不仅能轻轻松松实现水果自由、粮蔬自由,亦能实现生活自由。

充足的阳光、宜居的海拔、适中的温度及湿度、突出的生态资源和便利核心的区位优势……无不构成这座城镇的核心标签,农文旅融合正是龙街镇的特长所在。

对龙街镇而言,以这一系列重量级的底牌为肌理,也在以文旅资源激活农业产业方面占据了先发优势。

也正如大姚县龙街镇党委书记张钰霖所言,龙街镇依托区位条件独特、资源禀赋良好、人文历史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四大优势”,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始终走在大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当之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向未来,借势此次大姚龙街2024“太子会”的成功举办,龙街镇的文化辐射力与农文旅发展能级,也将在实现新的跃升,结合自身特色实现焕新升级,从而真正以更加多元、厚重、新潮的文化形态,也进一步优化提升,从而更好激活龙街镇的新人文、新风貌、新产业。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正鹏 整理

通讯员 王箐 金旭东 文

大姚县龙街镇供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