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之上,枕河滨海,自古便是河海要冲,明清时依海河聚人气、兴市坊,以商立城;到了近代,因为某些原因,上海和天津都可说是那种很“洋气”的城市,虽然上海和天津的“洋”还是有些差别,但曹禺先生的《日出》和《雷雨》这两出戏明明写的是天津的租界生活,却常被人误认为写的上海。其实,天津的“洋气”劲儿并不在上海之下,上世纪30年代的《天津华北画报》可就有专门介绍好莱坞和欧洲电影的版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冯骥才老先生眼里,“天津这块地里边,有碱有盐还有硝,因生出各色性格的人,又热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这个一度辉煌无比,又一度被戏称为“中国最大县城”的直辖市,确实有着很多值得说道之处。

小字辈儿的荣耀时刻

与那些动辄千年起步的古都相比,凭港口之便、交通之利,漕运起家的天津算是很年轻的,但没人能否认天津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汉唐看西安,元明清看北京,近代史看天津”的说法很是贴切。哪怕是与同时期的上海相比,天津依然有着诸多独到之处。

说建筑,天津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地位超然。1902年时天津已有九国租界,各国大兴土木的结果就是多种风格样式的建筑数不胜数。比如,“1870年设计的望海楼教堂、1898年兴建的英中医院、1889年修筑的英工部局戈登堂是英国中世纪都铎式,1890年兴建的利顺德大饭店是浪漫主义形式,1870年修建的紫竹林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风格”,中西合璧式建筑也为数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后来的天津被人诟病城市规划不上台面,实则天津的近代城市规划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缩影。1930年,天津成为全国第三个自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天津拥有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彼时天津城市中心人口及城市资源的分布,以电车路线为轴并向周围辐射,这也被认为奠定了现代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

论文化,教育与报业是天津人骄傲的理由。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中西学堂(190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还要早上数年,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著名报业众多,创办于1902年的《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和永利碱厂、南开大学同时被称为“天津三宝”。

1980年《大公报》被联合国推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让天津人更加傲娇的是“曲艺之城”的称谓。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形成并逐步繁盛,走向全国。天津快板、天津时调为天津独有;京东大鼓、京韵大鼓等在天津形成;评书、相声、单弦等在天津兴盛。天津这地儿不光大师频出,还有着最为内行的观众群体。有人说,“长盛不衰的曲艺文化给了天津人爽朗快乐的性格,也给了天津这座城市包容吸纳的胸怀。”

把工业优势发挥到极致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的天津,长期以来都以制造业为经济的重要基础,“梅花”牌运动衣、“北京牌”电视机、“海鸥”相机、长城无线电收音机、飞鸽自行车、牡丹牌缝纫机等都曾是“天津制造”的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的工业底子好是公认的事实。海河的存在让西走漕运、南走海运都相当便捷,上世纪早期天津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且民族特色更加鲜明,爱国民族企业家众多,在纺织、印染、化工等领域成绩不俗,永利碱厂的“红三角”纯碱和东亚毛纺厂的“抵羊”毛线都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民族品牌,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奠基者之位名副其实。据统计,1947年时,天津具备一定规模的工厂数量为1211家,工厂数量、工厂规模、职工人数仅次于上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至1953年,天津工业的“第二城”地位才被北京取代。

“天津制造”至今让人惊羡,天津夯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角色定位,一度拥有全部制造业的31个大类,形成了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8大优势支柱产业,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大炼油、大钢管、小手机、小汽车等一批优质项目亮点纷呈。

而今,工业旅游于全球兴起,美丽天津的近代工业遗址和现代企业展示并行,尽显经济发展底蕴。已经向游客开放的天津工业游分为两线,老品牌的印痕与博物馆重读历史,新企业的开放车间以透明胸怀展露自信。

被误读?踏踏实实怼回去

天津的城市地位、话语权其实多年来都处于一种极不对称的难言境地,虽然GDP排名天津曾经是全国前十的常驻,人均GDP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行政级别也是响当当的摆在那,但别说和北上广深对标了,在“谁是新一线城市”的大讨论里,天津也只有恭陪末座的份儿,杭州、成都、重庆武汉南京等都轮了一遍了才会有人想起天津来,存在感也就高于沈阳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并不难总结,“一方面,近些年它(天津)朝着北方经济中心大踏步前进,各项硬指标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它的经济结构、治理和开放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提升。”在以人均收入占GDP比重为主要指标的31省市GD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曾位于倒数第一。

专业人士对实力尚存的天津评价相对客观。作为工业名城,天津大力发展石油、机械与钢铁产业,这些产业在天津的经济结构中占据很大比重,而且毕竟是老牌大城市,内功深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

近二十年来,中国投资力度最大的就是京津冀城市群,但分到天津的资金并不多。因为虽然北京和天津都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但京津冀却难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肩,何况,来自长江中游与成渝城市群的赶超压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