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名来自俄罗斯、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9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参加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GDToday举办的“欢朋满粤”沙龙活动,走进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探索广州城市中轴线上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外留学生在海珠湿地合影

同学们以公园入口处的一棵苹婆树开始他们的研学之旅。原来,苹婆是一种常见于中国南方省份与东南亚的树木,因其果实与凤凰的眼睛极为相似,又叫“凤眼果”。大家兴致勃勃,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认识和了解各种热带特色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婆的种子可食

煮熟后味道甜糯,风味独特

在广东常用于名菜佳肴的烹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的气候基本上属于热带气候,而白俄罗斯的气候要更冷,湿度也没有那么高。”来自白俄罗斯的罗娜说,海珠湿地的植物与家乡的十分不同,这里的很多植物都只能在白俄罗斯夏季的温室中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植物外,海珠湿地的动物也深受留学生们的“追捧”。特别是当看到成群的苍鹭和白鹭盘旋在观鸟岛上空,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丽的自然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自然环境不只是某个国家、组织或企业的责任,而是每个地球居民的共同使命”,委内瑞拉学生冯展霖说,海珠湿地在科普动植物和昆虫知识方面表现出色,起了一个榜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央湿地 奔向国际

自2015年成为广州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已然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在超大城市中心的生命乐园。目前,这里居住着197种鸟类,835种维管束植物和738种昆虫。近六年来,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品牌活动3000多场次,年均参与者达上百万人次。

以“生态之窗”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

在探索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共荣之路上,海珠湿地成功打造了上百种鸟类与繁华都市毗邻而居、生生不息的美好家园,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范例,成为广州市生态地标、城市生态会客厅,是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在国际上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3年,海珠湿地成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接下来,海珠湿地将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以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实施,全面做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探索城央湿地的保护之路,持续打造全球超大城市核心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典范,发扬湿地公约,锐意创新、扎实推进,谱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为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湿地智慧、海珠方案,为世界建设万物和谐贡献广州力量、中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珠模式”引领全国,走向世界

海珠湿地致力于搭建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开放式自然教育平台,打通“政企研学用”闭环,实施“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战略,逐步形成自然教育的“海珠模式”。近年来,陆续获评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等30多个荣誉称号。

这两年,海珠湿地持续推进国内外自然教育交流及跨国研学活动的开展,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拓展区域交流方式。

自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以来,一批批美国青少年接连来到中国。作为中方邀请美国青少年访华学习交流计划的一部分,5月25日海珠湿地将迎接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批中学生,来海珠湿地参观并体验端午“龙船景”传统民俗活动,这次活动也是向国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教育魅力的一次重要契机。

编辑 | 可可沙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来源 | GDToday、海珠湿地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