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最近,雅安芦山国有林场传来了好消息——在林场低海拔人工种苗基地里,人工繁育树中开出了首朵圆叶玉兰花。

当天,芦山县国有林场场长陈然就拍摄下了它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并配文:里程碑——圆叶玉兰人工培养苗,低海拔开出的第一朵花。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芦山县国有林场场长陈然进行了采访,了解圆叶玉兰人工培育8年间的故事。

他介绍,林场从零起步,在对其野外种群生存环境修复的同时,历经8年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200余株人工种苗,其中有150余株顺利回归生境,建立了两个稳定的人工种群,为圆叶玉兰种群复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花期间对圆叶玉兰进行人工授粉。

“摸着石头过河”

林场开始了圆叶玉兰的保护与繁育

圆叶玉兰又称圆叶天女花,以其花形硕大、色泽夺目的特质而闻名,在四川中部和北部的高海拔山区有零星分布,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2014年芦山地震后,芦山县国有林场对辖区范围内进行了野生动植物的调查,也在那时,他们发现了圆叶玉兰这一物种。彼时,它还处于濒危状态,陈然说:“受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部分圆叶玉兰被掩埋,它们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开启对这一物种的保护及培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林场低海拔人工种苗基地里,人工繁育树中开出了首朵圆叶玉兰花。

在2015年前后,林场启动了圆叶玉兰的拯救保护及人工繁育工程,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其种群基数,增强基因多样性,从而提升其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竞争力。

如何培育?陈然说,最初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其生境地撒种、将其逐步移植至低海拔区域,他们都有尝试。他们也尝试了嫁接、扦插、种子育苗等人工培育技术,“对于人工培育,嫁接和扦插都没有成功,只有种子育苗的方式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林场低海拔人工种苗基地里,人工繁育树中开出了首朵圆叶玉兰花。

“我们林场在县城周边的低海拔区域建了一个苗圃,搬来了它们原来生境地的土壤,用遮阴网等工具控制其温度,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区域尽可能地去还原其海拔2000多米的原生地的环境,让其逐步适应低海拔区域的环境。”陈然说。

8年前撒下的第一批几万颗种子,最终只存活了一两百株幼苗,成活率极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尝试是成功的。这些年来,他们还是会经常进行嫁接实验,“因为我们觉得,如果嫁接成功,它(圆叶玉兰)的开花期会提前。但遗憾的是,这一直都没有成功。”他说。

低海拔区域首次

它在人工培育苗圃里开了一朵花

开花,似乎对于陈然来说意义非凡,这代表着其人工繁育取得重大突破。终于,在今年,他看到了圆叶玉兰在低海拔区域开的第一朵花。

4月18日,陈然照常来到县城周边林场区域内的人工种苗基地查看情况。他发现,一株苗的细长枝条上似乎有一朵花,这让他非常惊喜——虽说第一批苗已经培育了8年了,但其主干仅约5公分,他们预估其暂时不会开花结果,“原本我们预计人工培育的这批苗在10年以上才会开花,这次也可以说是提前了。”陈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展开花期监测工作。

他立马用手机记录下了各个角度的它,并发在了朋友圈向大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并配文:里程碑——圆叶玉兰人工培养苗,低海拔开出的第一朵花。他说,这是圆叶玉兰在低海拔区域开出的第一朵花,也是目前的唯一一朵,这进一步验证了该品种在低海拔区域人工培育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我们希望通过人工培育的手段,将其应用在城市绿化之中,在更低海拔的城市里都能开花,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认识到圆叶玉兰。”陈然说。

建立人工种群

150株人工培育苗又回生境地

此外,低海拔的人工培育苗还能够从低海拔区域“返回”其生境地,“我们把低海拔区域的人工培育苗又移回了它们的原生地点,建立了人工种群,实现了基因多样化的同时,丰富了其野外种群的数量。”陈然说,他们2022年、2023年先后两次将人工培育苗移回原生地,一共移植了150株,建立了两个人工种群。

经过当地的生态修复和人工培育移植,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圆叶玉兰野外数量已经突破了550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在苗圃地内进行种子育苗,此次共播种1580粒。

移植回生境地的人工苗情况如何?“最初,我们也比较担心,但是回去了之后发现它们在高海拔生境地存活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现在会人工干预的是松土、施肥。”陈然介绍,目前这批人工苗的状态还不错,担心施肥会带来影响的情况也没有发生,“现在看到,施肥后,苗反倒长得好些。”

在逐步摸索中,他们又得出了一个结论——施肥不会影响它们的生长。“最早我们也不知道肥施下去会不会有影响,现在发现树苗不但能够适应,而且还能够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在选定的圆叶玉兰生境地内,种植人工培育的圆叶玉兰幼苗。

于是,在2023年下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野外种群,他们给原本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的成树也施了肥。

今年,陈然暂时不打算继续将树苗向高海拔地区移植,他说:“目前在苗圃里面所存的树苗已经不多了,我们还要做一个低海拔的研究,所以今年暂时不会往上移。”

但新一批的种子已经撒下,来年,原生境地、苗圃里的树苗或许会更多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