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张蓉

近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完成首批1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的勘误和增补工作。其中,碑号为A23的陈乃安烈士籍贯增添为浙江温岭。

过去一个多月来,在陈乃安后代、浙江台州温岭等地亲友、多地纪念馆和档案馆工作人员及热心市民的调查考证中,陈乃安的家庭情况、生年、就读学校、工作情况等事迹渐渐清晰,一点一滴地拼凑起这位牺牲于1937年的浙江航空英烈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根:填补祖籍的空白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位于南京紫金山北麓,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馆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和航空战士在中国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史料,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着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先烈的名字。

今年清明节期间,钟山风景区官方网站首次完整公布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的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引发社会关注。

当看见“陈乃安”三个字赫然出现在这份名单里,籍贯一栏却是空白时,7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的内心泛起波澜。

陈乃安是崔向群母亲的姨父,也就是崔向群的姨外公。由于他在抗日战争初期早早牺牲,崔向群没见过他,也一度不知道他的姓名。只是,母亲曾多次向她提及这位姨外公是航空烈士,“母亲说他在民航公司工作,抗战初期,执行公务送法国人去香港,在返航途中坠海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崔向群第一次走进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在纪念碑两侧是一排排英烈的名字,很震撼。”当年,崔向群回成都看望母亲,才得知姨外公叫陈乃安,“她让我去墓碑上找找有没有这个名字。”

回南京后,由于疫情和工作繁忙,崔向群一直没能完成母亲的这个心愿。直到去年,90多岁的母亲去世,“我之前一拖再拖,没想到让它变成了一个遗憾。”

为了弥补遗憾,也为了填补陈乃安个人情况的空白,4月8日,崔向群再次走进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向工作人员讲述她了解的陈乃安的情况。

“她说陈乃安的祖籍是浙江温岭。但除了亲属的口述,我们还需要可靠依据才能增添英烈的信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研究部工作人员高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证:众人助力,事迹渐清晰

为此,崔向群联动温岭等地亲友和多位热心人士寻找陈乃安留下的足迹。在多方助力下,陈乃安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她在南京大学档案馆找到两份陈乃安的学籍卡,显示陈乃安祖籍浙江温岭,毕业于杭州安定中学(现杭州第七中学),1926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商科读书,入预科,是年18岁。1927年,东南大学和其他学校合并为国立中央大学,商科改称商学院,陈乃安于9月转入本科一年级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乃安的学籍卡(受访者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库中,两份1936年的《申报》则明确记载了陈乃安在中国航空公司的职务和他的遇险经历。当年3月7日的《申报》报道称,1936年3月5日,中国航空公司昆明号飞机从重庆飞往贵阳执行任务,航线返回途中遇恶劣天气,机组成员失去联系。“报道显示飞机载有搭客3人,并介绍了机组成员姓名,其中,无线电报务员叫陈乃安。”而第二天的《申报》报道显示,“无线电报务员陈乃安电称,飞机遇恶劣天气迫降,机身和发动机已毁,机组成员和乘客都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报》相关报道。(受访者提供)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的陈乃安的牺牲时间是1937年7月8日。按照学籍卡登记的年龄推算,牺牲时,他年仅29岁。陈乃安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温岭亲友提供的江文辉编《箬横历代乡贤简略(第一卷)》记载:“陈乃安,九份(今前九份村)人。乃宁、珠英兄。抗战时期为中国航空公司职员,在运输物资时于舟山群岛牺牲,时民国政府通令嘉奖。”“乃安遇险时,直接将飞机头冲向日寇基地,后因偏向冲入大海。”

不过,高炜在查询《中国航空公司欧亚——中央航空公司史料汇编》后发现,中航公司大事年表在1937年只记录了一起死难事故。1937年8月8日,中航“浙江号”飞机由香港飞往上海,在距离香港东北方90英里的芝兰(或赤朗)角(ChilangPoint)因恶劣天气坠毁于海中。机组4人,乘客7人,其中,正机师和7名乘客均获救,副机师和两名华籍报务员失踪。

高炜又在中航协会官网事故报告中查到,两名华籍无线电报务员一人姓“Sui”,“陈乃安是否为另外一人尚有待查证”。

崔向群推测说,姨外公可能就是在这起事故中牺牲的,“事故的时间地点都和我母亲讲的情况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冠冢原碑石(受访者供图)

舅舅陈大申告诉崔向群,陈乃安牺牲后,在温岭城关县后山曾立起他的衣冠冢,墓前有碑,墓上有凉亭。上世纪60年代,墓碑、凉亭等被毁;1982年,坟墓迁往虎山儿童乐园附近。

4月中旬,为了核实陈乃安的生卒年月和牺牲事迹,77岁的陈大申连续两天上山寻找陈乃安的墓碑,最终找到了残留的碑石。可惜内容并不完整,只能看清“十五岁出外、年仅二十有”等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乃安夫妇重建墓碑(受访者供图)

铭记:已证实有92位浙江籍抗日航空英烈

过去一个多月,在寻找陈乃安过往足迹的一路上,崔向群颇为感慨。“从南京到温岭到北京,联系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很热情,很重视这件事,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了一位英烈的过往细节而出力,很感动。”在崔向群看来,抗日航空烈士的牺牲和贡献得到了社会高度的评价和认可,这是对年轻一代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段时间,崔向群也了解了不少飞行员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令她印象最深的是驼峰航线,“中国航空公司利用这条空中通道运输了无数战争物资,而飞行员每次执行任务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

“陈乃安没去过驼峰航线,在抗战初期,他就牺牲了。他可能不像乡贤简略上写的那样有十分英勇的个人事迹,但他的牺牲定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崔向群说,寻找过往的点滴就是为了铭记,提醒现在的人永远不要忘记前辈的付出和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乃安牺牲后,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依靠一笔政府抚恤金在上海购买了一套房子,才艰难定居下来。1980年左右,崔向群曾到上海看望姨外婆,“为了养家,她将房子的大半部分出租,自己住在狭小的亭子间。”

陈乃安的妻子和大女儿已于早年逝世,小女儿陈洪后来搬到北京,从邮电部(现合并到工信部)退休。几番寻找中,最近,崔向群却遗憾地了解到陈洪可能在去年已去世。

“陈乃安还有一个弟弟,听说在南京。”眼下,崔向群希望通过媒体找到陈乃安的后人,把他的生卒时间等资料补充完整,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新增陈乃安的籍贯(受访者供图)

完善抗日航空英烈档案资料的工作仍在持续。自英烈名录发布后,截至5月16日,已有85位抗日航空英烈的亲属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取得联系,其中,首次联系的亲属达71位。

高炜介绍说,按照目前的资料统计,在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中,有92位是浙江籍,“还有200多位未知籍贯,其中也可能有浙江人,欢迎大家继续向我们反馈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