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能够降低生活体验感的事情就是上班了,而对于上班这件事来说,能够影响体验感的事情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公司是否守法合规、领导是否精神正常以及通勤距离是否合理等等。

就通勤这件事而言,根据调查显示,通勤距离在5公里以内的人,上班的体验感明显要强于通勤距离更长的人,而在5公里以上,通勤距离越长,上班的体验感就越差、幸福感就越低,而单程超过1小时以上的极端通勤则会让人精疲力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从全国来看,哪个城市的通勤时间最长呢?

提出这个问题,马上就会令人想到“北、上、广、深”这四座大城。没错,答案就在这四座城市之中,不过这四座城市的通勤情况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根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报告显示,在四座超级大城之中,5公里以内的幸福通勤比例深圳最高,达到了58%,其次是广州50%、上海46%,北京最低,只有37%。而1小时以上的极端通勤比例恰好相反,北京最高,达30%,其次是上海18%、广州15%,深圳最低,只有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北京的通勤情况是最差的,另一项数据更是明确地显示出了这一点,那就是平均通勤距离。

北京的平均通勤距离达到了11.3公里,上海为9.5公里,广州9.1公里,深圳为8公里。这个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简单来讲是这样的:先将城市划分为很多个小格,然后统计每一格到其它不同小格上班的人数分别有多少,然后用一个小格到另一个小格上班的人数,乘以这两个格的距离,将所有数据加总在一起再除以总人数,就得出了整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北京的通勤情况是最差的呢?这是不是一个巧合呢?

这就需要计算另一个数据了,那就是“可以实现的最小通勤距离”,也被称为“职住分离度”。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在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可以随意交换工作和居住地,尽可能缩小每个人的通勤距离,如果通过交换,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家附近工作,那么所得到的职住分离度就会为零。经过计算,北京的职住分离度为6.6公里。也就是说,即便让所有在北京工作的人都自由调换住所及工作,每个人的平均通勤距离仍然高达6.6公里,进入不了5公里的最舒适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座城市就不同了,上海的职住分离度为3.9公里,广州为3.8公里,而深圳只有2.5公里。

由此可见,北京的通勤情况较差并不是一个巧合,即便允许所有人随意交换住所和工作,平均通勤距离依旧不如人意。其内在的原因在于北京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存在着严重的分离,工作集中的地区没有足够的居所,而住宅集中的地区又没有足够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城市发展的过程是息息相关的。

一般而言,短时间内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居住用地无法跟上,于是住宅只能建设在城市周边较远的地区,这样一来,职住分离度就变高了。当然,一个城市的通勤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了,在工作区域扩展更多的住宅,或在住宅集中的区域开发新的商业区,这些都可以使一个城市的通勤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改善上班的体验感,进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不过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并不是一朝一夕得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