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电动自行车改装电池被查。

电动自行车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有些人为了追求速度与方便,对其进行“魔改”,产生各种安全隐患。

今年3月底,宁波多部门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等违法进行专项整治。

近日(5月22日),记者从宁波交警处获悉,专项整治行动开启至今,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已查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违法7300余起,同时协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处罚参与非法改装的销售及维修商家36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装遮雨棚,骑车人视野变小,发生事故。

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4月17日,天空下着小雨,在余姚子陵路上,于某驾驶加装了遮雨篷的电动自行车送外卖。

因雨天视线不佳,加上遮雨篷使视野变小,结果发生了事故——径直撞上了行人陶某。

事故导致于某左腿膝盖擦伤,陶某腿部骨折。余姚交警对事故进行调查后认定,于某需承担全部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被查。

“为了打击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这类交通违法,5月18日至19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一波周末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行动共查处各类电动自行车违法1.26万起,其中涉及非法改装的有80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自行车加装了LED灯被查。

处罚参与非法改装的销售及维修商家,是“一策”。另外,宁波交警还在宣教上寻求突破。

据悉,自今年4月下旬起,宁波交警就创新推出《电动自行车购买使用告知书》,即在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登记业务中增加一项“告知”环节。

这份《告知书》里面包含了“驾乘电动自行车应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仅允许搭载1名12周岁以下儿童”“严禁对车辆进行解码改速、换装大鞍座和使用48V以上电池等各项非法改装”等7项易被“忽视”的内容。

购车人需仔细阅读并签字确认后,经审核通过后,才能完成上牌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购车市民展示《告知书》。

“有些市民的确不知道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的危害,或者说购买的‘二手车’其实是被改装过的。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宣教,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才是‘治本’之道。”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这项新举措已覆盖全市3000多家能办理“带牌销售”登记业务的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告知书》也已出具超1.16万份。

来源: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