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心里也会犯怵,也曾想过放弃,但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毕竟总要有人做这份工作。”

面前的这位老人叫刘瑞安,他是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一名“遗体整容师”,同时他还被称作“中华殡仪整容第一人”。

从业40多年,无数逝者因为刘瑞安,可以有尊严地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未收到过一封投诉信,反而每一次在结束工作后,都会听到逝者家属说的一句“谢谢”。

因为业务熟练,从业时间又近半个世纪,所以很多熟悉他的人,都管他叫“刘大师”,但刘瑞安却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从事一份普通工作,他说自己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那么在刘瑞安的身上,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是什么支撑他在这份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的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子承父业的“遗体整容师”

刘瑞安入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遗体整容师”。

最早的时候,是他的爷爷在解放前就做这方面的工作,老人家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等到他的父亲也成为了一名遗体整容师,刘瑞安自然也被父亲培养,长大后接了父亲的班,开始从事殡葬行业。

刘瑞安入这行的时候,他才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

当时仗着年轻,他也是无知者无畏,不过真从事了这份工作,尤其是第一次接触逝者的时候,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恐惧,也是感到身上直冒冷汗。

或许有朋友会好奇,明明刘瑞安的爷爷在解放前就是“遗体整容师”,并且这个行业在古代就有,为何说刘瑞安是“第一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刘瑞安从业之前,当时虽然有“遗体整容师”这个职业,但是操作起来却是很简单的,说白了,就是过去这个行业并不专业化、规范化。

一直到刘瑞安入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殡葬行业在“遗体整容”这个领域,才开始更加专业,才可以真正做到,让逝者体面、有尊严的离开。

刘瑞安还记得,自己刚开始和父亲学艺的那会儿,给遗体整容是一件毫无技术难度,或者说非常简单的工作。

因为当时并不存在防腐、面容修复等要求,无论逝者的遗体什么样,作为遗体整容师,只需要给逝者梳梳头发,然后给逝者弄干净面部,用胭脂打上两个红脸蛋,就算完事。

总结来说,当时完全不需要各种专业工具,只需要一盒头油、一把梳子、一盒胭脂,就可以万事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刘瑞安参加工作之后,这个行业的发展也进入到新阶段。

之前父亲教给他的工作技能,也都失效了,说白了,如果他想要继续这份工作,那么就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更专业的殡葬知识。

拿给逝者遗体“防腐”来说,一直到1982年之后,才开始有了相关的防腐技术,比方说将酒精和福尔马林注射到逝者的动脉里,之后随着从业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在国家也会定期举办“入殓师大会”,在同行们的互相交流下,遗体整容这个行业,才开始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范。

刘瑞安也是因为从业时间越来越长,所以他的经验也是越来越丰富,还是拿“防腐”来说,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让遗体保存30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40多年,刘瑞安是亲眼见证了中国殡葬行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的。

这个行业变化太大了,也是通过不断学习,让刘瑞安对这个行业不仅心存敬畏,还充满热爱,而这也是支持他走下去的动力。

刘瑞安回忆,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八宝山殡仪馆还只是几间小平房。

每当有逝者送过来,如果逝者是非自然死亡,或者是脸上、身上有血迹,也只是简单擦一下,然后简单整理一下。

真正的转变,是从1986年开始。

当时随着全国殡葬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当时民政部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学习班。

全国各地殡仪馆的“遗体整容师”,都要去上海参加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之前,刘瑞安虽然也对一些遗体整容的新知识有所了解,但那一次,他才算是真正地大开眼界。

在那里,他一共学习了3个多月,他学会了防腐、解剖、整容等很多新技术,同时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彼此进行交流和切磋。

从上海回来之后,刘瑞安也算是正式走上了专业“入殓师”这条路。

他为了更好地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他开始自己琢磨、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所以他的业务能力提升很快,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中华殡仪整容第一人”打下了基础。

正如刘瑞安所说,他之所以业务熟练,都是因为“熟能生巧”,当然了,这也与他对于这份工作的坚持分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瑞安和同事们在一起研究,如何让面部或者是身体受到重创的逝者,可以恢复生前的模样,后来他们渐渐掌握了一套“标准化”操作办法。

比方说如果逝者遗体有残缺,那么他们就会用石膏等去塑形,尽量让逝者看起来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

在此期间,刘瑞安还曾专门去学过雕塑课,就是为了让自己做出的造型可以更逼真。

同样的情况还包括,他在处理车祸遇难逝者遗体的时候,他会不断去琢磨,如何能够确保伤口缝合后,从外面看不到缝针印,尽可能让逝者的容貌,恢复成生前的样子。

熟能生巧,后来他自创了“足球缝合术”,在缝合完逝者的皮肤后,是完全看不到明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多次,等到刘瑞安恢复了逝者生前的容貌,逝者家属看到后,都会非常感动,因为逝者面容栩栩如生,这对于家属来说,是很慰藉的事情,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亲人可以体面离开,不留遗憾。

当然了,刘瑞安靠着自己的“技艺”,获得了家属的认可,但离开殡仪馆,他从业这么多年,也曾被人“嫌弃万分”,所以正如刘瑞安所说,别看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40多年,但其实他也曾想过辞职不干了,只是后面没有真的离开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遭受“冷眼”的特殊职业

刘瑞安记得,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好多次乘坐公交车出门,有人认出他在殡仪馆工作,车上的乘客都嫌晦气,纷纷让司机快些停车。

也是因为这份工作的原因,刘瑞安也是从来不走亲访友,即使有一些需要他参加的聚会,他也会将地点选在外面,因为他知道很多人忌讳这个,他每天和死人打交道,很多人都会觉得他身上“阴气重”。

不过在自己家里,刘瑞安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毕竟他的这份工作,本身就是“传承制”,属于是子承父业。

而且除了他之外,他的妻子,包括他的儿子,也从从事和殡葬有关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殡仪馆归民政部门管,所以在殡仪馆工作,本身也属于是有编制的“铁饭碗”,所以也有不少人对他产生过质疑,认为刘瑞安他们家都从事殡仪工作,属于是“家族垄断”,不给别人工作的机会。

但其实刘瑞安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包括他从业多年,也曾出国交流学习过,刘瑞安发现,国外很多从事殡葬行业的人,都是属于家族式的,因为这个行业的确是很特殊,即使待遇好,很多普通人也接受不了。

只有家里有人做这个工作,才会没有那么忌讳,工作起来也会更方便。

当然了,刘瑞安也会培养他的“接班人”,不过到了他这里,倒不是传给他的儿子,而是早在多年前,刘瑞安就负责带徒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瑞安的身边,一共有4个徒弟,两男两女,他们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刘瑞安也让他们在同行里面找,因为只要从事殡葬工作的,还可以更容易接受对方。

比方说刘瑞安有一个女徒弟,她原本交了一个其他行业的男朋友。

小伙子一开始说着不嫌弃她的工作,但两个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却让她辞职,否则就没有办法结婚。

不过这个女徒弟,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于是便和男朋友分了手。

后来刘瑞安给女徒弟介绍了一个葬礼主持人,这才终于解决了感情方面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人们对于殡葬工作,也远没有过去那么排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瑞安说,在2000年之前,实际上这个行业是非常难招到人的,无论福利待遇多么好,也是没人干,这也是他为何会子承父业的原因之一。

不过随着大家对于殡葬行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入殓师”这个职业的了解,也有很多人愿意加入殡葬行业,所以他才会从外面招到了四个不错的徒弟,将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技艺,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四个徒弟。

当然了,刘瑞安的这四个徒弟也都和他一样,是非常尊重、热爱这个行业的。

每一天,他们每个人都要至少面对10多具遗体,并且还要轮流值夜班,除了为遗体进行整容,还要负责检查被保存在冰柜和冷藏室里,暂时还不能去进行整容的尸体。

显然,这样一份整日里都是在和逝者打交道的工作,的确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从业40余年,让无数人体面离开

作为一名“入殓师”,刘瑞安接触到的逝者,也是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都有。

所以他经常会和徒弟们说,在给逝者整容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逝者生前的情况。

比方说是一个怎样的人?曾从事怎样的工作?以及逝者生前有什么喜好?

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逝者整容,让逝者看起来更自然。

这些年除了普通身份的逝者之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瑞安也曾为逝世的国家领导人整容,同时很多牺牲的烈士,包括一些遇难的同胞,只要送到了刘瑞安这里,他也都会让对方体面有尊严地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方说2010年海地地震中,我国在海地工作的8名维和警察不幸遇难,尸体运回国后,刘瑞安和同事们工作了十多个小时,最终让这8位逝者有尊严地离开。

还有一次刘瑞安负责带着徒弟,去给数位在大爆炸事故中牺牲的武警战士,去进行遗体修复。

当时这些武警战士的遗体都出现了残缺的情况,刘瑞安到了现场,他和徒弟们仔细地寻找战士们的残肢,然后将残肢都装在背包里,之后带回殡仪馆,想尽一切办法,最终让每一名牺牲的战士,都可以遗体完好地离开。

当时家属看到后,握着刘瑞安的手不停流眼泪,不住地说谢谢,因为这是对生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业40余年,看过了太多的“死别”,刘瑞安对于人生,也是有着很多的感悟。

他总是会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好好活着,不仅要对得起他人,更要对得起自己!”

此外,他也总会告诉大家,一定要珍惜当下,不要留下遗憾。

因为经过他整容的逝者,并不都是自然死亡,还有很多都是死于非命。

而每当为这样的逝者整容,刘瑞安内心都是百感交集,他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活着,不要冲动,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他希望大家都要相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了太多生死,刘瑞安自己也早就看开了一切。

他曾告诉自己的儿孙,等到他去世了,不要给他买墓地,也不要对对他祭奠,只需要将骨灰直接撒在大海里就行了。

因为只要子孙好好生活,他就可以安息了。

这也是他从业这么多年,对于人生能最好的感悟,毕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那么朋友们,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故事的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