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4年男子曲棍球亚洲冠军杯赛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拉开帷幕。内蒙古莫旗作为中国“曲棍球之乡”,曾经创造出“一个自治旗,半支国家队”的辉煌,那么一个小旗县是如何将“波依阔”运动发扬光大,让它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认识的“曲棍球之乡”?

曲棍球之源:达斡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

传统曲棍球,在达斡尔语由两部分组成,球棍叫 “波依阔”,一般选用根部自然弯曲、枝干笔直的蒙古柞制作而成。所用的球叫“颇列”,用动物毛搓分别为毛球、杏树根砍制而成的木球和火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在草地上练习传统曲棍球(受访单位供图)

莫旗阿尔拉镇又为何被誉为“曲棍球源乡”?1974年10月,国家体委杨明训等人到莫旗调研考察后,准备着手组建了第一支现代球队——莫旗曲棍球队。当时阿尔拉中学有四人入选,中国现代曲棍球就此在这里开始诞生发展。1976年中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成立,1981年中国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随后在莫旗成立。至此,达斡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正式转身为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曲棍球之路:从一支业余球队到遍地开花结果

一项运动在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经久不衰地发展,不仅仅是群众的热爱,更是有志者的坚持。据莫旗曲棍球队的老队员介绍,球队从1974年组建以来,直到1981年球队场地和成员都居无定所,住过其他单位的闲置房,学校的教室、借用个人住房、走训等,甚至是马车店、旅店、废弃的空房。可谓是冬天寒风吹,夏天蚊虫咬。运动员自己在所住之地打灶做饭或吃职工食堂,标准很低。力量训练器械大部分是自制的,用东方红车轮做杠铃,用压磨水泥的铁球做哑铃。

一直以来球队处于业余队状态,训练经费不足,队员没有工资,大部分运动员在已经有了工作单位之后,还是放弃了难得的工作岗位,依然在队里坚持训练。老一代曲棍球创业者无私奉献,不畏艰难。他们在艰苦的训练生活环境中,诠释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团结如一、无私奉献”的曲棍球精神。这一精神不但被后来曲棍球人们所传承,也成为达斡尔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旗各曲棍球基点校在进行友谊赛(受访单位供图)

几十年来,曲棍球运动在莫旗扎根沃土。如今,莫旗以曲棍球运动为根基,不断建立健全曲棍球培养机制,已经建成的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达27所,按照曲棍球十年规划中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当地全面推广曲棍球运动,坚持梯队建设、梯次培养的理念,全面铺开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建设工作,开发编撰地方曲棍球教材,把曲棍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让曲棍球运动在莫力达瓦这片热土开花结果。

曲棍球之光:让运动在这座小城发扬光大

40多年来,莫旗源源不断培养了大批曲棍球运动人才、教练人才,先后有200多人入选国家队,向其他省市输送50多名教练员、200多名运动员。1989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曲棍球之乡”荣誉称号。2006年,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曲棍球比赛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1976年到现在已在全国比赛中获得50余个冠军(含两届全运会冠军)。2006年,有三名莫旗籍队员入选国家队,在多哈亚运会上获得男子曲棍球比赛亚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男子曲棍球队主力阵容的11人中有7名莫旗籍运动员。

努力在先,荣光在继,内蒙古莫旗不断夯实运动根基,让曲棍球运动在这座小城发扬光大。目前,全旗各部门正处于备战状态,举全旗之力备战2024年男子曲棍球亚洲冠军杯赛在莫旗举行。(白莉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