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率接近10%。

然而,沉迷电子产品,不仅影响孩子学习效率、睡眠质量,还削弱他们的专注力和社交能力。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大龙

中国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测孩子的网络成瘾倾向

1. 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 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 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 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 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 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 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8. 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 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10. 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规则:答一个“是”得 1 分,你的总分 5 分以上(包括 5 分)说明网瘾很大,得 8 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网络成瘾。

(来源: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迷网络的危害

了解不深的“煎饼人”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教授马克·鲍尔莱因的著作《最愚蠢的一代》中提出了“煎饼人”的概念:现代年轻人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由于频繁浏览不同领域的信息,导致他们虽然涉猎广泛但缺乏深度,成为了知道很多但了解不深的“煎饼人”。

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首先,网络中频繁的广告和弹窗等干扰信息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维持专注。

其次,数字化阅读追求的速度与便捷性常常导致孩子们在阅读时缺乏深入思考,阻碍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最后,由于网络信息的繁杂和缺乏系统性,孩子们在浏览时通常只能获得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出现视力颈椎等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大脑的前额叶功能,导致孩子们在决策、判断等方面出现问题。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还可能导致孩子们出现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身体健康问题。

诱发青少年犯罪

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和色情场面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判断力较差,且镜像神经元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容易模仿游戏中的不良行为,从而诱发犯罪。

引发注意缺陷障碍(ADHD)

长期网络冲浪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注意缺陷障碍(ADHD),这是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

其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不能很好地抑制、无法协调控制好自己的反应等。这种障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用电子产品

限制孩子的屏幕时间,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涉及到家庭规则的设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

父母作榜样,以书代替电子产品

书籍能够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家长需要以身作则,鼓励孩子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有益的学习和阅读活动中,而非沉迷于电子屏幕。

创设适宜学习的环境

环境的创设与习惯的养成有密切关系,因为环境有暗示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儿童有不长时上网而安静的环境,就要尽量规避有 WiFi、平板电脑等因素的引诱。

赏罚应该慎重使用

对于电子产品使用的奖励方法,用得太多和不适当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奖励往往变成一种贿赂,孩子误认为好的行为应当有报酬。惩罚则容易引起孩子怨恨、反抗的心理,养成消极不合作态度,因此应该慎重。

因势利导,创设丰富活动

预防网瘾应因势利导。爱玩是孩子天性,绝不是消极的禁止就能遏止,如果精力没有正常的出路,就会继续另犯不良习惯,因此贤明的父母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充实闲暇生活。

作者 | 王大龙

编辑 | 蒋伟希

审核 | 李星婷

本文选自《时代信报·新家长》1460~1461期主题策划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占比10% 做好屏幕时间管理难吗?》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时代信报·新家长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