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 , 乍暖还寒。记者见到林曦时,他和村“两委”刚从浙江自驾考察归来。3 天多时间里,考察了杭州市欢潭村、台州市“溪望谷”等 5 个“千万工程”示范点,车程近 2000 公里。“有了这趟实地学艺,南斗共富业态打造我们心里更有底了。”他略显疲惫的声音里难掩收获的喜悦。

这种风风火火、倾情投入的状态,是省教育厅派驻德化县国宝乡南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林曦的工作常态。自 2021 年 6 月驻村以来,他扎根一线,大胆开拓,助推南斗村走出了一条以研学农旅赋能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南斗村获评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林曦也被评为 2022 年度福建“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全省首个红色主题裸眼3D五彩稻田“南斗风云”景观 黄欣乐/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省首个红色主题裸眼3D五彩稻田“南斗风云”景观 黄欣乐/摄

强队伍筑堡垒,擦亮“党建引领”之光

南斗村是典型的留守型山村。全村户籍人口2169 人,但常住人口仅 200 多人,平均年龄达 68周岁,村“两委”也普遍住在城关。“做事常常找个帮手都难。”林曦说道。

如何把骨干力量凝聚起来,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要把村党员、乡贤发动起来,建强战斗堡垒,发挥好聚民心、干事业的作用。”他从村基层党组织抓起,修订了每周例会、村“两委”议事等制度,完善党员干部带头抓项目落实等机制,组织村“两委”前往省内外学习考察、

组建“党员助耕队”“乡贤帮帮团”等队伍……一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合拳”打下来,南斗的群众发现,村部不再是“人去楼空”,总有许多党员干部在和林书记一起谈项目进展、在和群众做交流,党总支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

村庄要发展,群众支持是基础。林曦借助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探索村级重大事务“微直播”。“项目进展、财务明细、惠农补贴等都在微信群里公示,一五一十与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大家心里亮堂了,参与村里建设的热情也更高了。”村主任林德颂说。

林曦(右三)为泉州工艺美院学子介绍南斗村发展情况 邱宏伟/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曦(右三)为泉州工艺美院学子介绍南斗村发展情况 邱宏伟/摄

兴研旅促发展,擦亮“产业共富”之光

2023 年夏秋之间,描绘解放战争时期“戴云之战”的全省首幅红色主题裸眼 3D 稻田画刷爆了朋友圈。距稻田百米远的古厝也分别修缮建设了“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凤美堂”(革命先辈隐蔽处),与南斗战斗遗址一起,诉说着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刚刚交付使用的兰溪阁艺术家共享基地,集艺术家工作室、写生教学基地、团建空间、咖啡吧等于一体,引来了艺术家常驻于此。

如此与众不同的红色场馆、田园野趣,也吸引了众多师生、游客前来学习参访、游乐打卡,让南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谁曾想,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去房空、乏人问津的小山村。

“刚来南斗时,怎么推动南斗产业振兴,我也很迷茫”。如何让这个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林曦选择了勤学精研、集思广益、规划先行。他埋头研读乡村振兴的专著、政策与县乡规划,走访村民和乡贤 520 人次,还邀请了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专家“把脉开方”。

经多方论证,以红色研学农旅为特色产业的“一心三区”研学农旅综合体发展蓝图应运而生;在县、乡各级指导推动下,南斗也开启了规划设计先行、与建设运营并进的弯道超车路。

林曦牵头组织起南斗片区文化资源整理开发。他联系专家,挖掘整理了“戴云之战”革命史实,设计打造“南斗风云”红色主题景观稻田,助推完成“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凤美堂等修缮建设,建成了溪口窑柴烧共享基地。两年多来,“研学+红色”等四大主题研学课程及线路在探索中逐步清晰;陶瓷手作、素质拓展、农产品展销等多种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事采摘节、稻梦趣玩节、重走游击路等活动,更是为南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政策、资金的支持。为了破解南斗发展资金瓶颈,林曦四处奔波。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各部门的扶持政策与项目。两年多来,南斗村共整合资金 1600 余万元,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宿溪南斗民宿、农家美食坊、陶瓷文创空间、亲水栈道等,研学农旅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南斗村走上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卖体验、卖文化的破茧焕新。它也成为省、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校书画写生基地和红色研学目的地,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内循环,村财收入翻倍,也为村民带来了数十万元的销售增收。

林曦(右一)向第一书记们介绍南斗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邱宏伟/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曦(右一)向第一书记们介绍南斗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邱宏伟/摄

善治理惠民生,擦亮“宜居和美”之光

林曦坚信改变一个孩子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驻村头半年,他就组织修缮二层闲置农房,协调捐赠图书 15 万码洋,建成了南斗共享书院,供孩子阅读学习、村民交流议事。每年寒暑假,他举办“第一书记课堂”,与学生谈心鼓劲;高考季,又免费联系专家,帮助考生精准填报志愿。他还多方筹措,争取奖助学金近 20 万元。

针对在村老弱群体居多,公共服务不足的现状,他牵头推动与泉州工艺美院等多家单位共建,为村民们带来了巡回医疗、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他积极促成长者食堂建设,倡议为在村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食堂落成当天,就募集善款 10 余万元,仅部分高校就捐款近 5 万元。

邀请艺术专业师生把设计建造课堂搬到南斗,是林曦提升乡村微景观的小妙招。集美大学、泉州师院等一批批美术院系师生成班次驻村建造。“南斗丰碑”“戴云登高”等匠心设计将南斗装点得更加别致。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门口,比公园还要美”。南斗村也成为 2022 年泉州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的观摩点。(作者:必焕/《滴水缘》杂志社、邱宏伟/德化县国宝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