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甘岭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香瓜采摘现场。

眼下,宁夏灵武市温室大棚里的各类果蔬迎来了成熟季,一颗颗颜色透红、果实饱满的西红柿,色泽鲜绿的甜瓜新鲜上市,迎来了销售旺季,种植户们抢抓农时,加快采收进度,一派夏日好“丰”景。

近年来,灵武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坚持“特”字引领、“优”字破局,持续做大做强“蔬菜经济”。截至今年5月中旬,瓜菜种植面积6.36万亩,目前已上市产量5.06万吨,总产值2.38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走进梧桐树乡梧桐树村高甘岭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只见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西红柿生长旺盛,红彤彤的果实宛如一个个小灯笼点缀在绿叶间,甚是喜人。香瓜大棚里,郁郁葱葱的瓜藤长势茂盛,一个个色泽金黄的香瓜掩映在藤叶之中,散发着阵阵扑鼻的清香。

梧桐树村党支部书记肖天奎介绍,今年高甘岭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种植了梅豆、黄瓜、西红柿、香瓜等果蔬,梅豆与小番茄、黄瓜已经卖掉了一茬,售卖的价格也非常好,梅豆最高卖到了每斤16元,现在上市的是西红柿和香瓜,品质很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摘。

“香瓜现在也已经卖到中期了,像香瓜现在采摘每斤8元,这几天每天有将近三四十人来摘香瓜。”肖天奎说。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发展思路,灵武市突出区域化布局,把“小蔬菜”做成“大产业”。集中打造郝家桥镇设施蔬菜和梧桐树乡黄河金岸露地蔬菜两个核心产业带。基地生产的香菜、番茄、辣椒等80%以上产品外销周边省区,年产值超过2亿元。

在杨洪桥村温室大棚基地,记者看到在4月刚种的西瓜长势良好,瓜秧上已经结出了果实,移植栽种的3棚樱桃树也均已成活,工人正在对它们进行修剪管理。为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激活闲置土地资源,杨洪桥村2023年建了13座温室大棚,建成以后,种植草莓、西红柿、人参果等特色果蔬,以观光采摘为主,经济效益良好。

杨洪桥村党支部书记史新林说:“今年我们前期经过市场考察,又引进种植了10座棚的西瓜和3座棚的樱桃。今年销售额应该在60万元以上,净利润能有20万元。”

在推进设施果蔬产业发展中,梧桐树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在特色果蔬业上做文章,全乡共有温室大棚45座,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草莓、人参果、香瓜等十几种瓜果蔬菜,通过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精准化培育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棚经济“棚”勃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目前,灵武市已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检测中心,蔬菜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育苗中心等,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和技术带动,助力冷凉蔬菜产业提升,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眼下,白土岗乡泾兴村设施农业产业园里的西瓜也迎来了丰收,一个个光鲜亮泽、圆润饱满的西瓜错落有致地掩映在藤叶之中,工人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搬运、装筐。

除了瓜果供不应求,基地里的蔬菜也同样“走俏”。在豆角种植大棚前,记者看到,收购商忙着将种植户采摘、分拣后的豆角进行过秤、打包,并搬运到货车上销往周边城市。由于泾兴村蔬菜品质较好、种类繁多,吸引了不少外地经销商前来设点收购。

“去年我来泾兴村收了辣椒、萝卜,感觉质量不错,销量也好,今年我又继续来收豆角、西红柿。今天收豆角500多斤,品质都相当好,价格也合适,希望可以长期合作。”收购商胡斌说。

据了解,乡泾兴村设施农业产业园的果蔬大棚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使村民增收,且投入少、周期快。目前,该村果蔬大棚基地占地1200余亩,273座大棚,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融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种得好,还要打品牌,更要卖得好。灵武市坚持市场导向,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种植面积,突出订单式生产,让“小品牌”走向“大市场”。借助各种展会、活动等全方位宣传推介灵武特色蔬菜品牌,拓展外销渠道,与浙江、陕西、广东、上海等地客商签订生产订单,“莎妃”蜜瓜、灵武西兰花、“尚品上滩”韭菜等一批特色瓜菜品牌“走俏”市场,成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同时,突出菜单式服务,“小机制”带动“大增收”。“组建成立灵武市蔬菜产业联合体和西甜瓜产业联合体,整合夏能公司、泉茗种植合作社等25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资源优势,与农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资金、技术、品牌全要素融合。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带动0.8万小农户直接或间接参与供外蔬菜生产,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灵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