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史上一句两句话,被小说戏剧家看中后,就可以成为曲折离奇、锣鼓喧天的闹剧素材,而又多由倾国倾城的美女名姬作为金针来穿线,现在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吕布与貂蝉》就是一个例子。

旧时曾将西施、昭君、貂蝉、杨贵妃称为四大美人,可是貂蝉却是个虚构人物,她的影子只出现在《三国志·吕布传》上: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阖(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说明董卓原是对吕布很信任,把吕布当作保镖,后来因为“小失意”,竟至以戟掷布,吕布赶快避开,董卓虽已息怒,吕布却由此心怀怨恨。但真正作为貂蝉故事核心的只是“布与卓侍婢私通”这句话,不过董卓并未发觉,吕布却在担心了。

接下来写王允厚待吕布,吕布向王允诉说差一点被刺死事,于是定计欲除董卓。估计吕布不会向王允直言与侍婢私通事,这本来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陈寿却偏写上这一句,仿佛故意留给后人凑热闹,就像留遗产那样留给后人引出是非。

《后汉书·吕布传》抄自《三国志》,但《董卓传》中记他被吕布刺死前,有这样几句话:“卓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堕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遂行。”有人以为这个少妻就是与吕布私通的侍婢。错的。少妻即妾,与侍婢有别,她大概已预感到外面的局势将对董卓不利。

总之,吕布与董府侍婢一事,点了一笔,就此结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女,到了《三国志平话》里,却起了绝大波澜,丞相王允政治斗争的成败得失,就寄托在她身上。

有一天,王允归宅下马,在后花园的小庭闷坐,忽见一妇人在烧香,自言不得归乡,故家长不能见面,在此焚香再拜。王允自念吾忧国事,此妇人因甚祷祝,便去问她,她连忙跪下,据实说道:“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因此烧香。”丞相大喜:“安汉天下,此妇人也。”便对貂蝉说:“吾看你如亲女一般看待”,并将金珠缎匹送给她。

王允因而请董卓赴宴,令貂蝉歌唱。后来又请吕布赴会,说:“老汉亦亲女看待。选吉日良时,送貂蝉于太师府去,与温侯完聚。”“吕布大喜,天晚告归。”这是王允定的计,存心使吕、董火拼。

王允将貂蝉送至董府中,董卓便与貂蝉饮酒。吕布闻而大怒,便将董卓刺死,貂蝉与吕布夫妻团圆。后来吕布被曹操所斩,貂蝉下落不明。

因为是平话,所以文字粗陋,层次凌乱,情节荒唐,只是据民间传说传抄凑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例如吕布之妻怎么会流落在王允后花园中?[吕布自有妻,《吕布传》引《魏氏春秋》曰:“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指陈宫)如赤子,犹舍而归我。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布乃止。”则吕布妻也曾有流失之忧,不知是否为《三国志平话》之据?]从故事看,王允固然想为国除奸,但和貂蝉本不相识,所以并非两人合谋,貂蝉只是一个夫妻失散、焚香默祷的思妇而已。但平话作者,从《吕布传》的一句话,请来了一位女主角,加强了传奇性,为后来的《三国演义》开了窍,还是有它开创之功的。

在《三国演义》里,貂蝉是司徒王允府中一个十八岁的“歌舞美人”,即家伎。王允听到貂蝉于月下的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便喝问道:“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立即正色跪于王允面前答道:“妾之贱躯,自幼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未尝以婢妾相待,作亲女视之。……妾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妾不敢问,解大人之忧。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王允以杖击地曰:“谁想汉天下却在汝手中耶?随我到画阁中来。”到了阁中,王允教貂蝉端坐于中,叩头便拜。

于是两人便密定连环计,“汝于中取便,谍间他父子分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也就是教貂蝉去做置政敌死命的女间谍了。

《三国演义》中,塑造妇女形象的很少,貂蝉是突出的一个,却又是过于理想化的形象:一个十八岁的“歌舞美人”,政治上已经成熟到这个程度了吗?看了之后,总觉得非血肉之躯,而具有偶像色彩。

旧小说传播的大多为传统的忠义思想,如《水浒》原名《忠义水浒传》。连环计也是这样,王允对国家尽忠,貂蝉对王允尽义;王允是司徒、大人物,貂蝉是家伎、小人物。反过来,董卓对国家不忠,吕布对董卓不义。

《三国演义》第八回毛宗岗评云:“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盼睐为戈矛,以笑颦为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女将军真可畏哉。”又云:“为西施易,为貂蝉难,西施只要哄得一个吴王,貂蝉一面要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妆(装)出两副面孔,大是不易。我谓貂蝉之功,可书竹帛。……最恨今人讹传关公斩貂蝉之事;夫貂蝉无可斩之罪,而有可嘉之绩,特为表而出之。”

毛氏与金圣叹同乡,圣叹评《水浒》颇得好评,所以,毛氏的评语也是效法圣叹的。但从另一方面说,无论西施还是貂蝉,都是以美色而使人亡国丧命,那么,说来说去,还是替女祸论作了注脚。

毛氏提到的关公斩貂蝉事,见于明传奇《连环计》:曹操使关羽擒吕布,貂蝉百计媚关羽,羽怒而斩之。王世贞诗曰“心心托汉寿,语语厌温侯。”(引自《曲海总目提要》卷四)盖指此也。那么,貂蝉仍然没有好下场。关羽是英雄好汉,在这里代表忠义,因而成为貂蝉的克星,后人也有替貂蝉不平的,故亦作“关公月下赞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