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辛阳

“想不到,在微信小程序预约,真的见到了检察长!”这是近日,发生在朝阳市检察院信访接待室里真实的一幕。目前,依托“护民·朝阳”微信平台,朝阳市民预约接访不用东奔西走,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流淌在指尖的高效检察服务。

朝阳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贯彻落实辽宁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办信“百千万”工程,以“五新模式”提升信访治理效能。

强力打造“新接访平台”。建设省内首家全天候、7×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检察服务区,研发上线“护民·朝阳”微平台,线上受理来信来访,提前公布接访地点、接访时间,线下在12309信访接待大厅将院领导班子成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员额检察官的职务、履职的业务部门等信息予以公示,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无死角“新接访平台”,为群众随时随地表达诉求,提供方便快捷的“点单式”“预约式”服务,由检察机关端菜变为百姓点菜,打通检察为民“最后一公里”。

强力打造“新信访生态”。实行检察长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采取下沉式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形式,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今年以来,该院检察长办信50件,接访28件,市县两级院领导干部共办信接访339件。积极推进“检察官、律师、社会团体”多方参与的一体化多元化解工作方式,推动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截至目前,已化解信访案件197件。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解“法结”化“心结”,落实信访政策,依法快速办理国家赔偿,精准落实司法救助,争取政府信访专项扶助,全面延伸社会救助,办理案件68件。规范窗口形象,开展“党建+”、跟踪回访、慰问走访活动,形成信访新业态,彰显检察人文关怀,开展活动66人次。

强力打造“新信访机制”。出台《全面促进信访矛盾化解二十五项举措》,明确接访、化解标准,形成办理高效、评价科学、信息准确、档案规范的信访管理新机制。建立群众意见汇集办理反馈机制,实现“受理-识别-分流-督办-答复-终结-反馈-评价”闭环管理,做到标准一致,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开通信访“四不窗口”,认真审查、准确甄别信访人反映的诉求,精准分流转办,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遏增减存。构建系统内省市县纵向三级联动、系统外横向多部门协作机制,将检察机关“独角戏”变成多方合作“大合唱”,助推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

强力打造“新监督引擎”。四大检察协同履职,强化监督意识,加强反向审视,深挖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富矿”,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贯穿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加强线索梳理、甄别、初核,主动检视诉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监督,倒逼相关部门和环节提高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促进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提出检察建议76件,纠正违法65件,及时移送案件线索16件,构建信访工作大格局,有力维护司法公正。

强力打造“新业务团队”。注重人才培养,锻造过硬信访工作队伍。落实落细青训班、专家授课、以案代训、多岗位锻炼等举措,推动新入职人员、新提拔干部深入信访一线,培养一批勇担责、能干事、干成事的信访业务能手和“工匠”。市检察院组建由业务主管领导、专家型人才、业务骨干、办案能手组成的11人办案团队,市县两级院成立由各业务条线业务骨干组成的42人“控申智囊团”,实现跨部门、多领域人才合力,形成富有朝阳特色的复合型控告申诉办案团队。

朝阳市检察机把“枫桥经验”融入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以“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融合推进“百千万”工程,截止目前,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办信337件,包案291件,化解197件,占比67.70%。其中,化解涉企信访案件30件,占比15.23%,化解民生领域信访案件167件,占比84.77%,扎实做好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切实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