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其及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而展开的各种话题,无疑是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及城乡居民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现阶段,我国并行2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分别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前者的参保缴费对象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后者的参保缴费对象一般为城乡居民。

国家政策规定,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累计缴费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且同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条件下,即可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城乡参保居民在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且同时年满60周岁的前提条件下,即可停保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般来讲,无论是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人员,基本养老金作为其保障晚年生活的经济基础,待遇水平越高,则越容易做到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反之,待遇水平越低,则恐难以真正做到老有所依,且还会遭遇养老资金不足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①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办理退休之后,即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据了解,依照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2个部分,即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对应的计发公式如下:

A: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参保缴费年限*1%

B: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时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即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发放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给予发放过渡性养老金。比如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公式为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月)×1.3 %。

另外,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个人账户之前享有连续工龄时间的企业退休职工,同样也可享有过渡性养老金待遇。以福建为例,当期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公式为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1.3%,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基本养老金

上文提到,城乡参保居民在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且同时年满60周岁的前提条件下,即可按月申领基本养老金。据了解,依照现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待遇领取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也包括2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对应的计发公式如下:

A: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政府提高的基础养老金+加发的年限基础养老金

B: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时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①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以期更好的保障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国家分别于2005年和2015年正式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并在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于2016年首次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办法相统一。

在2025年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当中,国家便明确会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以更好的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

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类似,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之后,国家也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调整机制。

据悉,在2018年人社部联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当中,国家便明确提出会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定调:2024年,养老金标准“再提高”

①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20连涨”

大家都知道,2023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在2022年的基础上迎来了又一轮的上涨,同时也是自2005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第19次连涨”,全国调整比例为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

那么问题来了,步入2024,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否会在2023年的基础上再度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呢?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从下面这2点我们便可以看出国家释放出的信号。

A:3月5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在2024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B:3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其中明确2024年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值得一提的是,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主要是用于2024年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基于上述这2点,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再提高,迎来“20连涨”。

②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发放标准提高20元

据了解,截止到2023年底,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全国最低发放标准为103元/人/月。显然,100多元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已经与日益增长的基本养老保障需求以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再适应,基础养老金的最低发放标准有待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月最低发放标准是否会再度调整呢?在3月5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务院公开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便可以轻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据悉,国家已经明确在2024年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月最低发放标准再提高20元,即达到每人每月最低123元,涨幅为1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类人员,涨幅更高!瞧瞧你在其中吗?

众所周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一般会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即不同统筹地区的不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实际上涨金额并不相同。不过,一般来说,下述这3类退休人员往往能够在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过程中,享受到更高的涨幅。

①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

在基本养老金挂钩调整方案当中,主要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其中,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的部分,将会视缴费年限的长短来确认月增加额。比如,在2023年山东省的调整方案当中,就是按照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分段确定月增加额,缴费年限越长,则月增加的养老金越多。

②调整前,基本养老金水平高的退休人员

除了与缴费年限挂钩之外,基本养老金的涨幅还会与调整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挂钩。还是以山东省2023年的调整方案为例,与基本养老金挂钩调整的部分,则是按照2022年12月本人基本养老金的1.25%确定月增加额。换句话说,调整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月增加金额越多。

③享受倾斜调整的退休人员

参考往年各省市所发布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详细调整方案,我们不难得知,除了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之外,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还能够享受倾斜调整的特殊照顾。比如,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高龄退休人员、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等等,在不少省份均可以额外多增发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的来看,在2024年,无论是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都将迎来不同幅度的上涨。

从根本上来说,养老金标准的调涨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呈高速发展趋势下,我国GDP与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之一。

所以,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还是城乡居民,在以社保养老金作为晚年主要经济收入的现实背景下,都应该遵从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和激励机制,尽可能的多缴与长缴基本养老保险,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自身在退休后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同时也能够在后续养老金的普调过程中更为受益。大家不妨想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