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谢谢法官,正是因为你们一直不放弃,公司才能重整成功,现在公司能延续下去,我真的非常开心,你们的专业和努力让我敬佩!”今年1月,浙江东阳一家建设公司负责人说。

这是东阳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顾悦婷承办的一起破产重整案件。历经3个月,该公司重整计划经全体债权人表决通过。据悉,该公司资产处置价值超1500万元,远超清算状态下200万的评估价格。“该案件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结果,企业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且得以避免破产,债权清偿率也大大提升。”顾悦婷说。

近年来,东阳法院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创新举措,提升服务,能动履职,助力辖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东阳法院通过依法打击股东抽逃出资、转移资产等破产逃废债行为,共追回7000余万元款项,并且通过打击该类行为,间接促成股东与债权人达成和解,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化解潜在的诉讼、执行案件。

东阳法院还联合东阳市工商联、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启动府院联席会议机制,发布司法协作意见,共同破解阻碍资产处置的难题。“机制有效落地不仅能够高效盘活闲置资产,避免浪费,同时也是一种招商引资的方式,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从而实现资产增值收益。”顾悦婷说,2023年该院仅破产条线就盘活土地12宗。

每一件涉企纠纷,从立案、审判到执行,既是对企业的考验,也对法院司法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缩短解决商业纠纷用时,需要主动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向前延伸,实现商事纠纷第一时间化解。

商事共享法庭是我院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支点。”东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文龙表示,去年在花园红木家具市场设立了商事共享法庭,专业化解涉红木企业相关纠纷80余件,全年审结的涉红木家具案件较之前减少了55%以上。

乡贤企业在外经营过程中难免会碰上专业性强或情况复杂的纠纷。2023年,在东阳市委政法委组织下,法院、检察院等七部门联合成立服务异地商会司法联络工作组,推出了法律咨询、知识宣讲、司法体检等七项服务内容。自工作组成立以来,东阳法院已异地挂牌两家商会共享法庭,并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等服务。

类似的商事共享法庭、巡回服务站还见于东阳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和重点楼盘等处,企业能够高效便捷地享受到远程解纷、在线开庭、法治课堂、案例宣讲等服务。设立一年半后,东阳法院建筑业调委会指挥中心服务站共享法庭入选浙江省第三批示范共享法庭。

从设立绿色通道,更好发挥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团作用到涉企一件事改革,东阳法院紧扣涉企纠纷关键点,进一步深化商事纠纷快调快结机制。2023年,东阳法院共受理商事纠纷案件7800余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用时缩短至70天内,诉前化解率在50%以上。

在追求公平和效率之余,东阳法院精准把握司法的力度和温度,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企业的负面影响。

2023年8月,东阳法院创新推出诉讼免保机制,通过支持金融机构为被诉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得企业资产免于司法查封冻结,既盘活了企业流动资金,又节约了司法资源。而有了金融机构出具的担保,申请保全人也会更加安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东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贺利平表示,下一步,法院将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为目标,不断破解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始终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以能动履职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