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高敏,引发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多数患者超过1个症状,尤其是成人患者。症状常常在夜间或早晨加重,多数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对应中医角度,其属于“哮病”范畴,大体可分为寒哮、热哮、风哮、虚哮、痰哮5类。其中急性发作期较急,症状重,咳喘明显,需要迅速控制症状,临床缓解期症状平稳,类似虚哮,需要综合管理,减少发作次数。值得一提的是:“哮病”的中医治法古已有之,包括内治法与外治法。

01

标本兼治的内治法

名医名科

吉林省中医院肺病二科朱同刚副主任表示,针对不同的哮喘有不同的用药方式。其中,寒哮多因寒痰伏肺、遇外感引发而致病,常用方剂有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热哮多因素体阳盛、痰从热化而发病,常用方剂如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宣白承气汤等。风哮多因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而发,常用方剂为三拗汤、三子养亲汤。虚哮常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宜用平喘固本汤、理中汤。

此外,哮喘缓解期患者还可以定制个性化膏方,或服用依据中医经典方、经验方制成的丸剂、胶囊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百花齐放”的外治法

名医名科

若说中医内治法治疗哮喘是一枝独秀,那外治法可谓百花齐放。朱主任介绍,常见的外治法有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治疗、针刺、雷火灸等。

其中,中药穴位贴敷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哮喘疗法,一般选用温通类中药,如麻黄、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乳香、没药等,制成粉末,用生姜汁、蜂蜜调成膏、捏丸,再用胶布固定在特定穴位。

通常选择的穴位包括肺俞、脾俞、肾俞、膏肓、定喘、大椎、足三里等,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一般无副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朱主任还介绍了一些日常防治哮喘发作的注意事项和药膳,哮喘患者可以学习掌握以备不时之需。

03

随身携带药物防意外

名医名科

众所周知,哮喘患者在病情发作时非常难受,如果症状无法缓解甚至持续加重,可能会危及生命。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快速缓解症状的吸入性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建议哮喘病人随身携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不依靠工具,运用中医推拿手法——点揉法,点揉天突穴、肺俞穴、 大杼穴等,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

推荐药膳

黄芪党参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料:黄芪4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半夏10克,白糖10克,粳米150克。

制作:将黄芪、党参切成薄片,冷水浸泡半小时,与半夏同入砂锅中煮沸,后文火煎成浓汁,取汁。再煎一次,去渣,二汁合并,再与粳米、山药同煮为粥,后加入白糖,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化痰,扶正平喘,适用于气虚体质者(容易感冒,平常怕冷、怕风,手足冰冷,喜欢热饮,容易疲倦,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两眼干涩,易腹泻或大便软,尿频,尿色较淡,女性经量少颜色淡薄)。

莱菔子粳米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料:莱菔子20克,粳米50克。

制作:莱菔子水煮滤过,取汁约100毫升,加入粳米,再加水350毫升左右,煮为稀粥,每日2次,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化痰平喘,适用于痰湿体质者(多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腻,小便不多或微混)。

肺病·肿瘤血液中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肿瘤血液中心由肺病科发展而来,创建于1988年,是国家卫健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吉林省重点肺病专科,吉林省肺病中医质控中心,吉林省中医呼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肺病二科是肺病·肿瘤血液中心下属科室,在全国名中医王檀教授带领下,继承中心良好传统,秉承更好地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思想。

文章来源/肺病·肿瘤血液中心肺病二科

出品/党委宣传科

医院地址

红旗院区

0431-86178018

经开院区

妇产诊疗中心:0431-80568666

儿童诊疗中心:0431-81953838

农安分院

0431-8187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