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中学生想挣到钱,有什么办法?

甘肃山区的19岁少年魏凯伦,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里老小近十口人,日常开销全靠着母亲种地养猪,一个月打杂工挣1000多块,过得非常紧巴。

哪怕在这个国家级的贫困村里,他家的条件也算不上好。

他还是学生挣不到钱,那就努力省钱。十几岁正长身体的年纪,他在学校饭堂连肉菜都舍不得多吃几顿。

刚刚高考完的他,趁着暑假,跑去当地的砖厂,找了份搬砖工的活儿。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9点,工地中午管饭,一天能挣80块钱。

工地的工友都挺喜欢这个小伙子,话不多,干活儿麻利也不偷懒,现在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种苦活了。

直到7月份,正是太阳毒辣的时候,魏凯伦正在工地干活儿,砖块被晒得滚烫,他只想着快点搬完。

村里的表叔带着邮递员找到他,大声喊他:“小魏,有人找!”

他忙完手里的活儿,接过来一个大大的红色信封,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封录取通知书,抬头上大大写着: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凯伦激动得冲出砖厂,一路狂奔,跑得满头大汗,终于找到一个小山坡。

他激动得眼含泪光,紧紧握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放声对着远方大喊:“山,山,我走出去了啊!”

发自肺腑地一声叫喊,也让全国人民认识了他,这个从贫困山区里走出来的爱国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香港回归,全国上下都围着电视看新闻,激动地庆祝着。

也是这一年,魏凯伦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芦滩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抱着刚出生的他,乐得合不拢嘴。

随后几年里,魏凯伦又多了几个弟弟妹妹。父亲高兴的同时,很快发起了愁。家里添了人口,光靠着两口子种地,挣得远远赶不上花的。

魏凯伦的老家经济不够发达,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养家,魏凯伦的父亲跟着老乡一起,跑去千里之外的新疆务工,一年只有过年回家一次。

一家几口常年挤在土坯房里,家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作为家里的长子,魏凯伦很懂事,会主动帮忙照顾弟妹,给妈妈分担家务。

从魏凯伦记事起,母亲就没有闲过。

一年到头,她每天都要早上5点起,爬过几座山去镇上的中学食堂帮工,一个月能多挣1000来块。忙完食堂的活儿,她又得马不停蹄赶回家里,喂完牲口,再赶去地里忙活。

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也压根顾不上几个小孩的学习。只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魏凯伦从小看着父母这么操劳,他明白,想要好的生活就一定要靠自己去奋斗。

7岁上小学,魏凯伦16岁才上初中,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曾经中断过一阵学业。只是回到家里,跟着母亲干农活,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在土里刨食。

他想上学,日子再苦他也要继续念下去。父母也支持几个孩子,只要他们肯学,再辛苦也要把他们供出来。

2013年,16岁的魏凯伦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重点中学——渭县一中。学校在镇上,从家里过去要走上几个小时山路。

父亲为了方便他上学,花几十块买了辆二手单车,好让他骑着上学节省时间。只是山路不平,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魏凯伦只能骑一阵又下来推,紧赶慢赶也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直到他上了高中,才因为住校结束了这样辛苦的上学过程,他终于不用每天花上几个小时在路上。高中三年,他坚持早起,总是第一个赶到教室。

家里条件不好,魏凯伦想改善家里条件。他知道自己没有别的办法,想走出去、走得远,就只有读好书这一条路。

因为家境不好,学校给了他一些补助,魏凯伦从来不舍得多花,把钱都攒下来,放假回家拿给妈妈补贴家用。

家里还有3个弟妹,他是大哥,一定要给小的做好榜样。

一到寒暑假,魏凯伦就呆在家里帮忙干活。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能多做一点是一点。为了补贴家用,他帮着卖过粮食,也去妈妈做事的食堂打杂。

高考完的那一年,魏凯伦19岁,他考出了620分的高分,足够报考任何一所重点大学。魏凯伦高兴之余,心里也有自己的顾虑。

他现在还不能挣钱,但是家里的负担太重,他不忍心加重父母的压力。思来想去,他报考了国防科大,一来自己的分数足够高,二来不用交学费。

填完志愿,魏凯伦找了份临时工来补贴家用——在砖厂搬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除了做工时间长,还要搬够块数,但是老板结算工钱都很准时。魏凯伦穿着校服干活,汗水和着灰尘,在他晒得黑红的脸上,淌出一道道印子。

每天工钱一到手,魏凯伦会立马交给妈妈,这是他最开心满足的时刻。

“小魏,有人找!”

在砖厂做了一个多月,魏凯伦已经习惯了每天繁重的体力活。他不明白这个时候,会有谁找自己。

来的是个快递员,从包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大信封递给他。魏凯伦接过一看寄信的地址,赶紧找地方洗干净手。

他的心扑通直跳,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当他拿出里面的录取通知书,看到封面上闪闪发光的几个大字: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他眼眶忍不住红了起来,苦了这么多年,他终于看到了曙光。

魏凯伦冲出砖厂,他一口气跑上最近的一处山坡,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公路,他使出浑身力气,大喊道:“山,山,我走出去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考上国防科大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来道喜的亲戚挤满了小小的堂屋。魏凯伦做到了,他成了十几年里,第一个考出大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9月,魏凯伦背着行李,来到了国防科大步兵初级指挥专业报到。

长到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出远门,他无比新奇地看着高楼大厦和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他觉得空气都是香甜的,美好的未来正在向自己招手。

他下定决心,自己在大学里也要努力学习,门门功课他都要考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开学的第一个星期,魏凯伦就发现,大学完全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大学的学业比以前难不少,而且每天还要早起做各种体能训练。

他原本以为,自己从农村出来,从小干活儿体力绝对没问题。结果在体能测试里,他的成绩也在全班垫底。

在一次三公里徒步测试里,他花了15分钟才到达终点,远远落后于达标成绩。

目标与现实间巨大的落差,让魏凯伦十分沮丧,他甚至怀疑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根本就不适合成为一名军人。

魏凯伦打电话给父亲,说起学习训练里的不如意,他忍不住哽咽起来,平时压抑在心里的委屈一股脑涌了上来。

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可是当年也当过兵,他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要经历多少磨练。

“你先从小事做起,把被子叠好了,鞋带系紧了,别的事也都能干好。”

得到父亲的鼓励,魏凯伦心里的委屈散了不少。高中那么苦自己都熬过来了,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他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使命感,深深地激励着魏凯伦。上课之余的时间,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考试前学到后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追赶上体能测试的成绩,魏凯伦也给自己加量。他规定自己每天晚上一定要在操场上跑够5公里才能休息,到后来为了增加难度,他还会给腿上绑上沙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道酬勤,经过自己踏实的努力,魏凯伦各方面的成绩都显著提升。在例会上,他经常被首长点名表扬。

2019年,魏凯伦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去南昌陆军指挥学院。如果依照他的成绩,毕业后留在学校,或者去到沿海发达城市,都不成问题。

只是一心想走出大山的魏凯伦,临近毕业的时候,却做出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魏凯伦放弃了很多单位给出的优厚待遇,给学校递上了一份申请,主动要求在毕业后,分配去新疆山区。

“山还是那座山,但在我眼中不再是束缚,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我而言,这不是重回原点,而是新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为了走出深山而刻苦学习的魏凯伦,为了报效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又回到了西北大山。

只是这一次,他不是被困在山里,而是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

魏凯伦的申请被批准了,大学一毕业,他就会回到山里。父母对他的选择也很是支持,在他们开来,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对比起挣大钱,儿子能够选择报效祖国,让他们更加以儿子为荣。

毕竟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能够在当下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选择一些不能够及时享乐的事情,更加显得珍贵。

追求更远大的理想,往往也意味着更艰巨的挑战。出身贫寒的魏凯伦,为了考学、谋生,他坚持寒窗苦读,走出了大山的束缚。

如今为了保卫祖国,他甘愿重回大山,牺牲个人的享乐,去追求更远大的理想。

关于魏凯伦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