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是社会上却一直需要年轻的打工人;

供求关系,几乎决定了我们要面临怎样的职场。

1. 几乎所有的中年危机,都意味着“出身危机”

近几年,老龄化的加剧,内卷化的严重,都使得中年这波人,显得格外的焦虑和迷茫;

处在夹缝中的中年人,每次听到中年危机四个字,要么觉得如履薄冰,要么开始变得抑郁和麻木。

说什么中年人被裁员,被降薪,就业机会减少,就是能力不行,可拉倒吧!

这是在PUA别人,也是纯纯的二极管思维——忽略了事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为什么有的人,能力一般,到了中年,职场的位置却坐得热乎乎的?

为什么稳定工作的大门,总是朝着他们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成功躲过了中年危机,总有家庭因素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高枕无忧;

而没有避风港的普通人,只能靠自己的摸索和拼搏,才能让自己尽量在中年,也能成为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为什么曾经坐在同一个教室的大学同学,毕业个三五年后,就能拉开很大差距;

到了40岁之后,人生基本定型,谁手握多少资源,有什么靠山和背景,大家都已经心照不宣了呢?

其实,你的同学,甚至同事,只是恰好因为一场考试和面试,和你成为了一个屋子里的人;

实际上,你和人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层”;

只是当你们在学校和工作中,有了交集时,很多本质的东西,被暂时掩盖了;

让你误以为,你们的机会是平等的,只要努力,你的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失业的一个本质原因,是大多数岗位,不需要技术积累

现如今,想要靠自己的实力,在职场中,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是一件很难的事;

就像优秀的人很少一样,优秀到让打工人向往的企业也不多;

很多人之所以会失业,感到就业机会“骤减”,根本不是什么中年人受家庭的牵绊多了,中间人体力脑力不行了,中年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了,中年人变得油腻不吃老板画的大饼了。

而是大多数岗位,不需要技术积累,也不具备什么技术含量。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结构性失业,说的就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

你以为你能在职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接连“升级”;

实际上,有些路已经被堵死了。

含金量高的岗位,就那么多,要么你能带来保质保量的资源和人脉,要么你需要高学历,对口专业,要么你有占据极大优势的工作经验和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个高门槛,严要求,筛选掉了许多人,而有些岗位,还招不上合适的人。

也就是说,你在职场升迁了一两级之后,大概率会停滞不前,问题不在你,而在环境不需要再高的水平和更好的创新意识了。

3. 觉得迟早失业是无中生有的人,才是无中生有

工作和感情具备同一种“属性”——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就会很快失去“被利用和使用”的价值;

导致中年人,甚至一些30岁以内的年轻人,失去就业机会的原因,在于不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技术和品牌,不在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而在于 “压榨”和“画饼”;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渴望无限靠近职场话语权的中心,只能拿年轻的体力和勇气,去996,去服从公司的一切安排。

他们可以满腔热血吃的下去的“大油饼”,在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人看来,就只剩下厌恶,和感到油腻与营养不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理想的天梯上滑落下来,却并没有什么能真正托出年轻人梦想和信仰的东西,真是种悲哀。

大部分工薪族,都有返贫的风险,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也是一种考验。

这不是在制造焦虑,而是在提醒。

觉得迟早失业是无中生有的人,才是无中生有;

真正强大的人,会先做好风险管理,或者至少他们要在准备的路上。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