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怦怦乱跳可不是什么好事,大概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不齐——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一种和年龄老化密切相关的疾病,其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4%,3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约为0.77%,6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1%,在75岁以上人群约达10%……房颤将增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也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未及时干预可能致死。正是基于此,治疗房颤的主流手段——射频消融技术也成为了较适宜在县级基层推广的适宜技术。

日前,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小明教授、王斐斐教授联合潮汕医院心内科李琰主任共同完成两例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技术。在粤东饶平县域内第一次完成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名老者心律出现问题

射频消融治疗是最佳方案

罹患房颤的是一名69岁老者,他因“发作性胸闷、心悸5年”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潮汕人民医院)就诊。通过完善心电图检查发现,老人已经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是指心房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地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地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较大的危害是导致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沿着动脉跑到大脑中,就会发生脑动脉栓塞导致偏瘫。患者可能并发脑血管意外。快速心房颤动可引起心力衰竭,处理不及时,可致死亡。为了缓解患者症状,在评估患者情况后,医院心内科专家建议患者长期口服控制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预防中风,但是有出血的风险。必要时进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纠正房颤、预防中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不久后,一名心跳最高次数达到160-180次/分钟(正常人为60-100次/分钟)的62岁老者也来到医院就诊。经心内科主任李琰评估,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随时会再次发作,并且会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有生命危险,随即建议采用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根治治疗。

用射频消融让心脏内壁发生瘢痕

阻止电信号紊乱而心脏乱跳

人体心脏的跳动是由生物电来控制的,不论是房颤也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罢,心律不齐的主要元凶就是生物电传导过程中出现了紊乱。而射频消融技术在心肌的关键部位进行”灼烧“,以此来阻断胡乱”来电“的生物电信号纠正心律不齐。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专家来饶平指导、帮助之前,当地并没有做过类似的手术。得到心内科专家陈小明教授和王斐斐教授的强力支持后,李琰主任在综合评估两个患者情况,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后,决定对房颤老人实行环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术中同时发现患者合并了阵发性心房扑动,也为此次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术者经验的评估下,同时加做了三尖瓣峡部消融,同时为患者的两种心律失常做了消融手术,进一步减低了患者手术后复发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另一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李琰主任在明确消融位点后,精准地对慢径路进行了射频消融术,术后测试患者未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两台手术过程完成顺利,手术成功,术后常规换药及预防感染控制,现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

李琰表示,目前,潮汕医院心内科已建立心律失常治疗的日常规范,对于出现反复不明原因心悸、头晕甚至晕厥的患者,建议来心内科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筛查,以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