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下经济是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又一增益点。今年以来,雪山镇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引进经营主体,大力实施林下平菇种植,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走进雪山镇凉山村人工种植华山松生态林带,林下的平菇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菌袋映入眼帘,务工群众正在搬运菌袋、堆放降温、育种封口……

2023年底,有着18年菇类种植经验的吴开友来到雪山镇凉山村,通过反复考察对比选中了凉山村,并与当地村“两委”达成合作,采取“党组织+集体合作社+基地+群众”模式,在凉山村发展种植林下平菇。

“我以前在外地开放式种植平菇,受当地温度湿度影响,种植出来的平菇品质总是不理想。”吴开友说,凉山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海拔区间、湿度温度、光照水平、昼夜温差等都适宜平菇的繁育与生长,种出的平菇是更贴近自然的生态食品,受到市场青睐。

凉山村平菇种植基地采用林下敞开式接种种植,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平菇的品质。同时,平菇的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回馈给林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吴开友说:“这次种植品种是平菇,种植面积300亩左右,目前主要忙着制作菌棒、育种、发菌等,大概一个月以后开始采收,预计总产值1200万。”

目前,基地有固定务工群众4名,月工资4500元以上,临时务工群众63名,每人每天人均收入80元到120元之间,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威宁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