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要外修“颜值”,内塑“气质”。思南县坚守“为民惠民靠民”创建初心,以四个“聚焦”持续深入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文明城市创建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行动亮点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府文庙。思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基础设施,打造魅力城镇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逐年提高民生投入财政预算,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背街小巷“靓化”、老旧小区改造、公厕革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共同打造精致优美、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截至2023年底,投入2.8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4个,背街小巷改造55条,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危改708户。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丰富城市商业业态,合理布局腾空城区地块,加大口袋公园、公共绿地、专业市场、文旅商街、公共场馆、体育场地等城市设施建设,增设小巧、精美的公益景观小品60余个,让城市更美。进一步提升城区整体布局和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市政设施维护,及时修缮市政设施,提升老城区亮化水平,不断完善城区功能,提升设施便民性。投入80余万元用于城区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及城区绿化等市政设施的维护、检修。开展农贸市场提级改造,施划免费停车位200余个,推进4.85公里沿江步道改造项目,设置无障碍停车位25个,新建成人行天桥3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文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黎之义摄

聚焦精细管理,优化城市形象

创新网格化管理让城市有“深度”。文明创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街道主动履行职能职责,同时积极整合各行政执法部门力量,采取“属地管理+网格包保”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交通秩序、市场环境、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安全常识宣传、交通文明劝导等服务活动,将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

人性化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以“七分服务、三分管理”的人性化工作理念,以说服劝导为主,以治理处罚为辅,双管齐下,正确引导“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的商贩有序入市营商,适时开辟各种临时“特色集市”,划定临时摊位疏导点,变“单一取缔”为“便民疏导”,还城市烟火气,破解流动商贩管理难题。

打造志愿城市让城市有“厚度”。组建了3300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超10万余人,在景区景点、村(社区)等设置志愿服务站点500余个,各行业部门和窗口单位主动做公益献爱心,在医院、客运站点、镇村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岗,引导咨询台,为群众提供便民物资、咨询引导、点单派单等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窗口成为温润心灵的便民服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南县城。思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文明风尚,培育城市内涵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院坝会、群众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深入宣传卫生健康、文明创建等知识和文明理念,并将文明公益宣传植入群众生产生活公路沿线,让人文景观遍布村寨邻里的同时,以小景观涵养润育大文明理念,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文明意识。

推动实现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线上设立“不文明行为随手拍”专栏,市民通过线上监督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明行为、安全隐患、基础设施等,推动实现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和评选工作,推荐“身边好人”37人,上榜“铜仁好人”7人、“贵州好人”1人,铜仁市新时代文明好少年2人,评选县级“文明家庭”“清廉家庭”“好婆婆”等120户,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成立花灯非遗中心和剪纸工作室,定期开展非遗传习与集中展演巡游比赛活动,思南非遗土家剪纸、思南“喜”先后在央视舞台展示14次,被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14幅、被尼泊尔博物馆收藏12幅、被德国博物馆收藏16幅。扎实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文艺传承创新、文艺队伍提升、文艺阵地固基四大工程,举办花灯健身操、书画作品展、寻找思南好声音、村光大道、石林音乐节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浸润心田。(黎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