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923位真人故事

我叫璐璐,来自泰国清莱的23岁女孩,现在在南京大学学习汉语。

我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13岁搬到清迈求学。青春期,我和一位女孩走得很近,这引起爸爸的担忧,还好妈妈理解,因为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现在,我在南京大学留学,还交到了一个中国男朋友。他身高185cm,阳光帅气,无论走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可谁能想到,我们在泰国第一次约会竟是帮他找诊所去挤痘痘。

留学期间,我还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点缀了我的留学生活,也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到了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

我叫璐璐,出生于泰国清莱,今年23 岁。

我的家乡与云南省是友好省府,距离“金三角”只有40公里。清莱不像曼谷这么发达,也不像清迈那么知名。

这里自然风景很美,空气也很清新,也许是距离“金三角”不远,多少有一点神秘气息,不过这里的华人比较多。

清莱观光名胜景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灵光寺、清盛遗迹博物馆,还有和金三角渊源很深的美斯乐村。

如今,越来越多的泰国人被清莱这片土地所吸引。他们喜欢去清莱的阿卡方妞(音),那里有一个农场,农场主人精心养殖了十几只山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阿卡方妞(音))

说到清莱的特色美食,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泰北酸肉和泰北香肠。

泰北酸肉有一种发酵后的酸味,不过配上辣椒一起吃很是美味。泰北香肠则口感独特,香辣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我从小是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外婆最疼爱我,12岁之前,我几乎从未做过任何家务。

外婆觉得这样不行。在我13岁的时候,她决定让我搬到清迈,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以便我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清迈离清莱不算远,也就一百多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迈大学里的我)

初一,我被分在成绩最好的班级,但我的成绩却是班上倒数的,初二时就被转到普通班。到了普通班,我发现自己的成绩其实并不差。

到了十四五岁,我进入叛逆期,不太爱听爸爸妈妈的话,只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可能觉得自己不算很可爱很美的类型,和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喜欢我更多一点。

那个时候,泰国风气也很开放了,女孩跟女孩在一起也很正常,但是有些人还是不太接受。

我家里人也一样的,爸爸的观念很传统,看见有女孩喜欢我,很紧张地对我说:“你不要跟她们在一起呀。”

虽然爸爸很传统,但妈妈年轻时也有跟女孩在一起的经历,她理解女孩们的这种情形。

当时,我心中有一个特别的女孩,她比我小一岁。她与我,仿佛两颗星星相互吸引,找到了彼此的频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和女孩一起)

她个子比我高一点,皮肤比我白。我们聊天总是那么自然、流畅,有着无尽的共同话题,从梦想、音乐到生活琐事,总能找到共鸣。

七年的时光,我们彼此陪伴,但我从未向她表白过自己的心意,她也没有。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心中有着对方的存在。

我们认识的第五年,她曾向我暗示,我却没有表态。当时的自己,也许害怕失去这份美好的友谊,也许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种情形。

两天后,她和另一个女孩在一起了。我们互相删除了联系方式,再没有一起聊过天。

大一时,她突然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说要来清迈上学。那一刻起,我们重归于好,再次成为好朋友,但我们互不干涉生活,都有彼此的男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勇是泰国东部工业区)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心中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去南京留学。

这个念头源于我遇到的一位到泰国培训的南京人。每次和他聊天,他总是充满感情地描述南京的美景和热情友好的人们。他告诉我,南京生活节奏舒适,宁静、和谐,这令我无比向往。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知道需要攒一点钱,于是前往泰国东部的工业重镇罗勇府去打工。在这里,我意外地遇到了我的男朋友。他比我早一点来罗勇,他所在的工厂在我工厂的前面,恰巧我们都在使用同一个社交软件。

这个社交软件其实是一个婚恋交友平台。最初,我只是抱着好奇和娱乐的心态,想结识一些新朋友,单纯聊聊天。

浏览APP时,无意中刷到他的照片。他身高185cm,阳光帅气,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匹配服务,向他发出了邀请。

经过一段时间愉快地聊天,他居然问我愿不愿意陪他去挤痘痘。我就热心地帮他联系诊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我的中国男友)

我和他第一次见面就是去挤痘痘!

当我与朋友们分享这段经历时,她们忍不住捧腹大笑。一位朋友调侃道:“嗯,这确实是挺浪漫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约会就去挤痘痘。”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我还记得那天,他骑着摩托车来接我,一双大长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不禁感叹,他真的好高啊。

自那以后,每当他走在我身边,我总是能轻易地感受到他高大的身影。别人也会投来好奇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人怎么那么高?”

而我则在心里骄傲地默默回应:“是的,他就是真的很高大!”

他还是一个钢铁直男,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不过他不喝酒、不抽烟,也不爱一个人出去玩。所以,即使因为工作要分开一段时间,我对他也很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阳的咖啡店好可爱)

现在,我到南京大学留学,他刚好回国在丹阳培训。南京和丹阳不远,我们每两周见一次面,有时他来南京大学看我,我也会去丹阳找他。

在清迈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听说孔子学院奖学金,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研究了奖学金的申请条件,深知要获得这一荣誉,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毅力,能够顺利通过HSK(汉语水平证书)水平考试。

HSK考试主要考查的是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需要考生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难度真的不小,但这两年在泰国,报考人员却逐年上升。

好在我上的清迈皇家大学,就是以中文和泰语专业而著称,也算是有一点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HS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单,还是不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精心准备了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推荐信等一系列详尽的申请材料,希望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随后,经过笔试和面试环节的考验,我的努力得到了孔子学院等相关机构的认可,荣幸地获得了这一奖学金。

孔子学院奖学金的获得,成为我留学南京大学的重要契机。

我深知这次到南京大学留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它是我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和临场发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南京大学报到啦)

因此,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我是2023年9月到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报到的。刚从泰国湿润的热带气候中走出,南京的干燥凉爽让我感觉清新舒适。

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被南京大学独特的氛围所吸引,老师们温文尔雅,同学们友善热情,让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泰国”。

但细细品味,这里的人们与泰国还是有所不同。泰国的同学和老师性格开放,热情如火,而这里的人们多了一份内敛和沉稳。

初来乍到,我也曾对中国的某些现象感到惊讶。我曾看到一些男同学在公共场所抽烟,甚至随地吐痰,这在我眼中是有些过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同学们朝气蓬勃,友善热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不错,也乐于助人。

当他们得知我来自泰国时,那种好奇和热情更是溢于言表。他们会用略带生硬的英语问我:“你是外国人吗?你来自哪里?你去过中国的哪些地方?”

他们的好奇心让我觉得很有趣,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有时,他们居然看不出我是泰国人,误以为我是中国人。

当我略带得意地告诉他们我的真实身份时,他们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感到既新奇有趣又充满挑战,也让我更加珍惜在这个美丽校园里度过的每一刻。

到了南京大学以后,我认识了几位中国好朋友,她们都是南京大学的本科学生。

其中一位朋友是在我发了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宣布自己到南大上学后,她主动点赞并在评论区评论。我们由此开始聊天,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她是大一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待人和善。我们常常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还会一起出去吃饭,享受美食。

南京菜对我来说比较清淡,我喜欢吃南京烤鸭和鸭血粉丝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喜欢吃南京烤鸭)

每当寒暑假,她都会回老家浙江,而我总是期待着她早日归来,期待我们再次相聚。

还有两位同学是在校园认识的。有一天晚上,我在南大校园散步,欣赏着周围的风景,打算去图书馆学习。

偶然间,看到她们也在散步。于是,我鼓起勇气向她们询问学校图书馆的关门时间,她们热情地告诉我大概是晚上12点。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操场做运动,又意外地遇到她们。我们都觉得很惊喜,互相打招呼说“这么巧啊!”

这次我们聊得更为投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我的同学们)

她们还介绍她们的一位同学给我,她是一个热心肠的女孩,总是关心我的近况,时不时地给我发来问候信息。

当我生病发烧时,她更是时常关切地询问我的身体状况,让我感受到同学的温暖与关爱。

在我们班级,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分别来自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英国,还有好几位来自俄罗斯的同学。

作为一群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背景各异,但中文成为我们交流的契机,让我们更加热衷于互相学习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我的同学们)

班上有一位来自智利的同学。开学前的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的路上行走时,他主动向我打招呼,并询问我是否在南京大学就读。我回答说是,他便微笑着说:“一会儿见。”

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有些疑惑,为何他会主动与路人交谈呢?开学的那天,我惊讶地发现他竟坐在我旁边。

我忍不住问道:“你那天是不是跟我打招呼了呀?”他笑着回答:“我记得你了。”从此,我们便成为了朋友。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只要敞开心扉,相互理解和尊重,就能够跨越文化鸿沟,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还有一位韩国同学,他上课时总是坐在最前排,而我则选择坐在后排。每当老师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平生第一次收到新年贺卡)

我们的性格反差很大。尽管如此,他还是主动与我交朋友,经常开玩笑地称呼我为“坏人”。他人很友善,新年时还给我送了贺卡。

看着贺卡上用歪歪斜斜的泰文、英文和中文的混合体写着“在这新的一年,祝你应有尽有,得偿所愿!”好吧,我只能假装他的字写得还不错。

2024新年将至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夜空中纷纷扬扬飘下雪花,第二天整个世界都变得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站在南京大学校园美丽的雪景中,我不禁想起中国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刻,这句话深深触发了我心中的共鸣!

【口述:璐 璐】

【撰文:南柯行者】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