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是指血液中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在血液中过度聚集,导致血液粘度增加,流动性减缓,容易形成血栓,影响血液循环。血液粘稠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隐形杀手

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出现这几个信号,你该注意了

1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患有血液粘稠的人,通常在睡了一觉、休息好之后会觉得没有精神、力气,有的还会感觉头晕。而这种情况在晚上吃过晚饭后反而会改变,一到晚上,就精神很好,也不会感觉到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当血液粘稠导致血液流畅不通时,体内的一些营养物质和氧气就无法及时供给我们的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同时发生缺血缺氧现象,从而造成视力模糊,这种现象在临床上一般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下蹲时气短

人体下蹲时,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在这时,血液黏稠的人其血液循环极度会变得更加不畅通,导致无法让机体进行气体交换,会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血液粘稠的原因

1

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容易导致血液粘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缺乏运动

运动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减缓,血液中的废物难以排出,导致血液粘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液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在血液中过度聚集,导致血液粘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会影响血液的成分和流动性,导致血液粘稠。

5

年龄因素

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血管腔逐渐变窄,使得血液中各物质更紧贴靠拢而导致血液粘稠。

6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血液粘稠度高的人,下一代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7

情绪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

8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

9

其他因素

如缺乏睡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

综上所述,预防和改善血液粘稠需要从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充足饮水、定期体检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现血液粘稠度升高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液粘稠的危害

1

损伤毛细血管

血液粘稠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毛细血管,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氧气供应,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

2

加速动脉血管硬化

血液粘稠会加速动脉血管硬化,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增加心脏负担。

3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粘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这些疾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4

影响血液循环

血液粘稠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5

引发其他疾病

血液粘稠还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血液粘稠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出现血液粘稠度升高的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预防血液粘稠

1

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2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3

充足饮水

每天保持充足的饮水量,有助于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血液粘稠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血液粘稠的程度。

6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和超重,有助于预防血液粘稠。

7

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液粘稠的风险,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

8

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预防血液粘稠。

9

适量献血

献血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的情况。此外,献血还可以帮助减少过量的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进一步降低血液粘稠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今日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