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共计28条县级以上公路,恢复重建里程149.2公里,点段数量1082个……5月24日,据北京市交通委门头沟公路分局消息,项目于2023年9月30日开工,目前重建项目已全面完工。

历时8个月:县级以上道路集体“上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8个月的奋战,北京市交通委门头沟公路或改造拓宽、或延伸贯通,目前,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工,迎来整体“上新”。在109国道,黝黑崭新的沥青路面重现眼前,沿线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在234国道,一道道混凝土挡墙拔地而起,消除了滑坡的安全隐患;在湍急的永定河之上,一座新的青白口桥跨河而过,一组组高大粗壮的桥墩稳稳“扎”进河底,新桥比老桥结构强度更高,更结实,过水面积更大,泄洪能力大大提升……

“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耽搁。”门头沟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科长赵鑫表示,随着倒计时一天天的逼近,项目建设每一天都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劳务人员3500人,机械500台套。

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的道路先行恢复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头沟区水毁恢复重建工程,涉及路基填方116万方、挖方94万方,下挡墙修复64万方,上边坡防护28万平米,沥青混凝土摊铺55万平米,重建桥梁9座/3282平米。

其中,损坏程度较轻、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鲁坨路、上燕路、108国道京昆线、双黄路、达洪路、石担路、石担路联络线、张马路8个项目,门头沟公路分局对重建提出“加速设计施工、一次性恢复到位”的要求,于2023年12月底完工。

受损较严重的20个项目(109国道、234国道、清千路、下安路、付马路、斋幽路、斋柏路、百花山路、斋马路、双大路、妙峰山路、黄岭路、潭王路旧线、108国道京昆线、108国道辅线、南赵路、上苇甸路、军红路、灵山路、南雁路、达洪路、三温路、双黄路),已经提前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亮点

4“提升”让“防灾韧性”看得见

项目建成后,门头沟山区公路防灾韧性将实现四个方面提升。

一是路基抗冲刷能力提升。修建路基下挡墙60万方,路基挡墙由浆砌片石改为混凝土浇筑,加大下挡墙埋深,大幅度降低洪水对路基的冲刷影响。二是桥梁过水能力提升。新建公路桥梁9座,加跨增加过水断面,扩大基础改为桩基础,山区桥梁结合漫水桥设计,实现洪水过后桥梁主体结构完好。三是抗地质灾害能力提升。修建路基上防护28万平,采取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护网、设置柔性拦挡等措施,有效降低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公路的不利影响。四是急弯处路基性能提升。原109国道傍山而建,水毁点位多半幅路基被水冲毁。为增强急弯处道路的整体性能,增大河道行洪断面,采用结构化路基形式进行恢复重建,位于法城口以东河道较窄处,新建结构化路基60米,充分提升道路安全性和稳定性。

延伸

打好防汛硬仗,门头沟公路分局拼了!

结合“23·7”极端强降雨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今年门头沟公路分局防汛工作分物防、技防、人防“三步走”,全方位加强汛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物资保障、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夯实防汛应急能力,全力筑起防汛“安全坝”。

全方位加强物资保障 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物资方面,物资储备“随要随调、调运及时”。包括防汛大型机械设备143台,主要包括铲吊车32台、挖掘机16台、工程车23台、运输车22台、排水单元2台、水泵9台;其他防汛主要物资已配备齐全,主要包括卫星电话7台、抢险舟3艘、草袋1.3万余条、锥筒水马3000余个、各类小型器具足量。各公路养护段储备食品以及各类应急药品。同时,与周边商超、加油站建立应急保供机制,保障极端情况下的物资供应。人员方面,防汛抢险人员501人,其中应急处置人员387人,地灾值守人员114人,将在汛期发挥起“人防”作用。

及时巡查巡视防汛设备

在防汛设备维修养护方面,门头沟公路分局积极开展设备、桥隧检修工作。目前,泵站各项设备检修正常,2处下凹式立交桥排水单元、应急发电机、抽水泵等设备均已维修保养完成,一旦积水超警戒水位,立即抽排拦截雨水;开展桥梁巡视维护修复2处桥梁耐久性病害,修复潭柘寺隧道盖板进,更换7座桥梁的伸缩缝止水带。

在汛期来临前,门头沟公路分局共组织4次全面检查,重点对辖区内桥梁、涵洞、高边坡、高挡墙、护坡、涵洞等部位进行了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开展山区公路塌方抢险处置全要素演练,对2024年度防汛准备工作开展了一次模拟“小考”,进一步明确了突发情况的责任分工、响应流程、职责任务、备勤、预警发布和处置方法,为有效应对汛期突发事件提供坚实保障。

开展大范围“清管行动”

同时,开展大范围“清管行动”。截至目前,已疏通边沟190公里、盖板边沟4.2公里、管涵402座、清理雨水口36个,清理桥涵河道杂物3200立方米,清理桥梁泄水孔221个,目前已完成全部涵洞清理工作。

门头沟公路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好防汛硬仗,将加强值班值守、巡查检查和抢险队伍建设;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情况,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信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